

一、小暑三候



今日小暑!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来了,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即将结束。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是气温类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热”,指天气开始炎热了,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小暑后(含小暑当天)第一个“未日”称“出梅”,标志着江淮地区梅雨期结束,副热带高压开始控制局面,盛夏开始。今天是小暑节气,一起来看看如何养生。
“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太阳黄经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时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到处绿树浓阴,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度,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大署小暑,灌死老鼠”之说。更有“小暑南风,大署旱”“小暑打雷,大署破圩”的经验总结。


我国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在火热的七月,蟋蟀也嫌热,不得不避到人类居住的庭院墙角,以期找到阴凉的一角避暑。
七月,鹰也怕被“上蒸下煮”的日子,开始远离地面,翱翔于高空,在清凉的高空中避暑。
我现在只想说,为了避暑,这家伙太聪明啦。

二、小暑习俗
民间相传农历六月六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小暑时节,梅雨季节刚过。
这一天,人们都会不约而同“晒伏”,把久存箱柜里的衣服晾出来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家里若有大量书籍,此时,也可以拿出来晒晒了。
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成饭,祭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
小暑溽热,不妨也邀上三五好友,食新米,喝新酒,日尝日新,生活越尝越新。

三、小暑节气养生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即为小热。“小暑过,一日热三分“,“桑拿”模式开启,持续高温的三伏天也将随期而至。你准备好了吗?
外出要防晒,饮食宜清淡,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收藏这份小暑养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