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埃及,猫更是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古埃及人会将谷物储存起来,堆满谷物的谷仓会吸引来传播疾病的鼠类,而猫正是鼠的天敌,它们能够让人们免遭饥荒,因此奠定了它们神圣的地位。
尽管在中世纪的欧洲,猫一度深陷巫术指控,被视作恶魔的化身,它们被烧死、或成为酷刑和赎罪仪式的牺牲品,而这种大规模的灭猫行动却可能导致瘟疫的传播。而在同时期的中国,猫咪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七喜
明代算是所有中原王朝中最具戏剧性的一个,其中明世宗嘉靖帝便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猫奴”。嘉靖皇帝是出了名的不爱上朝,大部分时间在后宫逗猫,他在故宫内设置多处“猫儿房”,据《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记载:“猫儿房,近侍三四人,专饲御前有名分之猫,凡圣心所钟爱者,亦加陞(shēng,同“升”)管事职衔。”也就是说得到皇帝喜爱的猫,还可以有“封号”。
“猫儿房”的火爆,令宫猫成了大明宫内别具一格的风景,大明朝上至帝王、下至文人骚客,都为猫起了各种各样的爱称。明代宫廷养猫的盛况,后世也多有记载,清代宋荦在《筠廊偶笔》写到:“前朝大内猫狗,皆有官名食俸,中贵养者,常呼猫为老爷。”
二花
到了清代,皇帝多喜欢养猎犬,宫中的猫多为后妃消遣时光所用,在《宫女往谈录》中,根据慈禧贴身侍女荣儿的回忆,养猫在当时是极有功德的事。“满人信佛的多,佛说向猫狗施舍一钵食物也是功德。因为猫、狗需要依附于人才能生活;鱼、鸟则应任它翻翔遨游于大自然之中,不应困其于樊笼。所以养猫养狗是功德。”这或许也能解释慈禧晚年为什么养了许多猫,她本身就是个狂热的佛教徒。
毛毛
故宫在长达600年的岁月里历尽王朝更迭,直到皇权崩落,曾经的皇宫帝苑也逐渐沾染了人间烟火;如今,故宫的旧主成为历史,而常驻这些昔日禁地的,却是一辈又一辈的猫咪。
故宫如今有不少流浪猫,就像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流浪猫自古存在的地方一样,其来历大都无法追溯。从昔日明、清两朝的宫殿,到今天的故宫博物院,作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这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文化瑰宝。而数百年来“宫猫”的天然存在,对防治鼠灾隐患、保护木质建筑的作用不容忽视。
萨其马和塔子糕
如今,“宫猫”在世人眼中不仅是守护皇宫的“带爪侍卫”,更是故宫博物院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相比于其他单位对于流浪猫不温不火的态度,故宫博物院的包容,让猫咪在这里有了一席之地,数十年来故宫员工对流浪猫自发的、科学的救助,在控制其数量的同时,也让它们有了更好的动物福利。也正因如此,故宫猫才能够像流浪猫一样自由洒脱,同时又具备家猫的自信和与人的亲和力,深受广大观众及网友的喜爱。
小老虎、大黄、小黑儿
购买2022国家地理中文日历
※新疆西藏以及疫情影响地区暂不发货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