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习以为常后,他们就不会再为这些事动脑子,缺少自律和责任心,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甚至有些孩子不再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巨婴”和“白眼狼”。
其次,父母过分看重学习成绩。
就像魏永康的母亲那样,很多父母常常告诉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考上个好大学,我什么都不用你做!”
所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多能力都无法得到锻炼,也会缺少生活、社交等方面的必备常识。渐渐地,孩子成为了高分低能的“书呆子”,没主见、缺少独立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融入社会和职场。
第三,部分家长“惧怕”孩子成长。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会产生独立意识,开始尝试着自己做主,渴望拥有私密的空间——这是生命成长的必然规律。
但有部分父母无法接受孩子成为独立个体,离开自己的庇护和掌控。这种“分离”,会让他们感到一种“不再被需要”的失落和孤独感。
在他们眼里,孩子还小,考虑问题不够周到,自己有责任帮他们做决定,同时孩子也必须无条件服从。
在一方企图逃离、另一方拼命挽留的情况下,不外乎会有两个结果:
孩子放弃自由和独立,被父母左右、唯唯诺诺地过完自己的人生;或者孩子不顾一切挣脱束缚,最终闹得两败俱伤。
NO.3培养孩子独立很重要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细心照料和严格教导;但作为成年人,我们却要懂得分寸,在担负起养育责任的同时,也要留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成长空间。
培养孩子独立,有几件事爸妈们一定要做到——
1. 尊重孩子的想法
当孩子不再“听话”、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说明他们已经开始懂得独立思考了。这是好事,值得鼓励。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要马上拒绝孩子,更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维去评判和“挑刺”。
先倾听他们的想法,肯定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然后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沟通,用商量的语气说出你的建议,帮他们分析利弊,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2. 允许孩子失败和试错
没有人生来就什么都懂、不会出错。有些时候,孩子需要用错误、挫折来学习什么是“责任”,并从中积累经验和成就感。
在可控范围内,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但要事先与他们约定:不管结果如何,你都需要为你的决定负责。
即使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家长也不要过分指责孩子,以免孩子因为害怕出错而不敢独立。
3. 狠心“放手”让孩子“碰壁”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敢承担失败的后果,而是为人父母的我们舍不得孩子受伤、碰壁。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真是捧着怕摔了、含着怕化了。但是,我们不可能帮孩子遮挡一辈子的狂风骤雨,也没有权利剥夺他们接受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好机会。
不经历失败的洗礼,孩子就学不会坚强和勇敢。就像我们小时候学骑自行车,如果爸妈不放开扶着后座的手,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学会。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曾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