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
接受“普通”是父母的必修课
曾看过一句话:人生有三个关卡——懂得父母是普通人,接受自己是普通人,允许孩子是普通人。
同事马姐就曾跟我们吐槽过她女儿的“好心态”:
她女儿津津正在读高二,自打上学起成绩就一直很“稳定”——称不上出类拔萃,但也算不上太差。
老师对她的评价,就是“一本有点难,但考上个本科是没啥问题的”。
对此情况,女儿很满足:“妈妈,我已经尽力啦!我都没要求你和我爸让我当个富二代、官二代啥的,咱们就互相体谅下嘛……”
一句话,搞得马姐哑口无言,只能接受女儿“资质一般”的现实。

在电影《银河补习班》里有一句台词:“清华北大只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现实中,“天才”“神童”毕竟只是凤毛麟角,“上名校”也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岔路口罢了。
就拿津津来说——这丫头懂事勤快,性格开朗,人缘好,还多才多艺,曾经不止一次拿过市里的绘画奖项。
以她的能力和人品,将来就算考不上985、211,也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过上普通、平淡却幸福温馨的小日子。
扪心自问,这种生活有什么不好?
接受孩子的“普通”,是与自己的和解,也是与孩子的和解。更何况,就连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何必要为难孩子呢?

NO.4
“普通”≠“平庸”
虽然大多数孩子都被父母们寄予厚望,期盼他们能够成龙、成凤,但绝大多数人长大后,都从事着普通的工作,过着平凡的生活。
可即使是在最普通的岗位上,也仍有人做出了并不普通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