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实证明:这两种方法都不可取!
我身边就有个很失败的“案例”:
我姑姑家条件算是不错的——姑父是一家外企的软件工程师,姑姑在一家国企做人事工作。
按理说,生活在这种家庭,我堂姐即使不被宠成公主,至少也能生活富足、衣食无忧。然而,姑父却觉得应该让孩子懂得“节俭”“感恩”。
所以他们总是告诉堂姐:家里很穷,父母为了养她付出了很多。
因此,堂姐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钱”的重要性,看到喜欢的东西也不敢跟父母要。实在眼馋了,她就想办法“蹭”别人的——跟小伙伴一起玩耍时,不是借玩具就是要零食。
长大后的堂姐对物质生活格外看重,不仅讲究吃穿、追求享乐,还越来越“抠门”,特别爱占别人便宜……
《穷爸爸富爸爸》里的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金钱教育不是让孩子变成守财奴,而是给他健康的价值观引导,让他对金钱有认识。”
让孩子明白“钱”的重要性,并不等于教他们“物质”和“一毛不拔”,更不是让他们对父母产生负罪感。
我们应该让孩子清楚家里真实的经济状况,既不夸大,也不隐瞒;同时要让他们了解,父母工作赚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并不只是“因为养你”。
跟孩子谈“钱”,其实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三件事:
第一,“钱”是个什么东西?
说白了,这是要让孩子对金钱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管是零食还是玩具,都有属于它们的价值。
而金钱可以通过等价交换,满足我们衣食住行的需求;同时,钱的数量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品质。
第二,“钱”是从哪里来的?
让孩子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不劳而获的财富。我们住的房子、吃的零食、拥有的玩具、上学的书本学费……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苦工作换来的。
同时,还要明确告诉孩子:不管家里贫穷还是富有,这些钱都是属于父母的,和他们没有关系;如果未来想要拥有富足的生活,只能通过他们自己去努力。
第三,“钱”应该怎么花?
马克·吐温曾说过:“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钱是一个好奴仆;如果你不懂得使用,它就变成你的主人。”
很多孩子花起钱来不知节制,只要看到想要的东西就恨不得马上拥有。甚至有些人长大后变本加厉,逐步陷入网贷的“深渊”无法脱身……
父母应该教孩子分清“想要”和“需要”的区别,学会理财,懂得理性消费,管理好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
《奇葩说》选手张踩铃在节目中的一句话说得很好:
“作为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最健康的金钱观——在他没有的时候,他不恐惧;在他有的时候,也不挥霍。”
03
“零花钱”让孩子更懂“钱”!
想让孩子正确认识金钱、学会理财,有个方法爸妈们可以试试:给孩子一笔“零花钱”。
有道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只有让孩子实际操作,亲手掌管自己的“小金库”,才能让他们切身体会到金钱的价值和来之不易。
日本很多父母都会定期给孩子零花钱,由他们自己管理,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自律、节俭,学会控制收支平衡,尽量不要向别人借钱;
美国人将理财教育称为"从三岁开始实现自己的幸福人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