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作为父母,我们有义务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两件事:
第一,懂得生命的珍贵。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用自杀、自残来威胁别人。
第二,学会接受挫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坎坷和被否定。我们要承认并正视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吸取经验教训,进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3第一时间对孩子说“不”
面对不顺心的事,很多孩子第一时间会表现出抗拒、逃避的情绪,例如哭闹、否认、推卸责任等。
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他们的心态,孩子很容易养成遇事毫无担当、强词夺理、怨天尤人的坏毛病。
因此,当孩子开始“撒泼”时,我们应该第一时间对孩子说“不”。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将孩子带到一个独立的房间,一对一进行教育,不要让屋里出现第三个人。
需要注意的是:这时我们一定不要打、不要骂、不要讲道理,同时也不要走开——只需要静静地坐在孩子对面,看着他们哭闹撒泼就可以了。
因为打骂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给孩子“以大欺小、以暴制暴”的负面引导;
不跟孩子讲道理,是因为他们正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不仅听不进去你说的任何话,还会觉得你是在向他们“示弱”,在“求”他们不要哭闹;
之所以不让走开,是因为把孩子一个人关在屋里叫做“关禁闭”,而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惩罚”,而是为了教育他们。
当孩子发现哭闹并不能换来想要的结果时,他们自然就会停下。这时,我们就可以开口说话了:“还哭吗?要是想哭我可以继续等你。”
这种情况下,孩子想继续撒泼打滚才怪呢!
当一切归于平静时,爸妈们就可以开始好好跟孩子讲道理了——你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他们之前哭闹的行为是错误的,同时要引导他们学会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以及正确表达自己诉求的沟通方式与技巧。

最后想提醒爸妈们的是——
如果孩子愿意向我们“诉苦”,主动袒露心中的真实想法和困扰,那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及时给予他们安慰,帮助他们放下负担,用积极、勇敢的态度面对困难、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