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年轻人中间出现了花式拜孔子的热潮,「贡品」从薯片到感冒灵无所不包。湖北最大的考点内,考生正在「抱佛脚」。
在北京国子监,彝伦堂前的孔子像周遭铁栏上,系满了厚厚几十层朱红色“状元符”和祈福牌。最外层的,绝大多数印着“金榜题名”、“独占鳌头”、“学业有成”等字样。
五花八门服饰派
为了高考顺利,家长们纷纷开始购入一系列保过服饰。妈妈们穿着旗袍,寓意“旗开得胜”。
据说,旗袍开叉要高,象征着“分高”。
除了款式,颜色也有讲究。有人总结出送考妈妈的“高考三天穿衣秘诀”:
第一天着红寓意红红火火,
第二天着绿寓意一路绿灯,
第三天着黄寓意一路辉煌。
爸爸们穿上黄马褂,因为“马到成功”。
家长们还要手举葵花,因为“一举夺魁”。
昆明一考点门口一对穿着“对勾”T恤的父母表示,穿上“对勾”,希望孩子考的全对!
让人惊讶的是,东北的紫色内裤卖爆了,因为“紫腚能行”(指定行)。
“紫腚能行”的迅速流行,与东北口音的喜剧效果密不可分,不过少有人知的是,紫色祈福内裤的 1.0 版本其实更加搞笑。
无论是寓意深长还是奇装异服,都饱含着家长们的爱和期盼。
幸运食物派
除了考场外的热闹仪式,吃什么,同样重要。面对考试带来的巨大压力,美味的食物能带来巨大的满足,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样会有所帮助。
明代冯梦龙《古今谈概》中记载,江南乡试前夕,很多举子都要吃煮熟的猪蹄以求「熟题」。凡大试,则亲友赠笔及定胜糕、米粽各一盒,祝曰:「笔定糕粽。」还有人认为,米糕能给考生带来好运气,因为年糕有黏性,寓意考生能牢记知识,而海带汤因为过于顺滑,而可能在考试中「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