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都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但因为喜讯突如其来,其中的喜悦是难以置信、悲喜交集、手足无措的,因此泥沙俱下;而“舍南舍北皆春水”的喜悦,是从容、宁静的,如此单纯,如此明净。前者是狂喜,心理切换也是飞快的,后者则是平稳的愉悦,是慢生活中的慢喜悦,更好。“群鸥日日来”,说明人没有任何机心,其实就是没有什么欲望和算计,就是心“闲”,因此人与环境是和谐的,人与人也是和谐的,一切都平心静气,自然而然,毫不刻意,多少自在。
《客至》发生的时节是春天,夏天更容易令人烦躁,古人是如何慢生活的?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写夏夜和纳凉最好的唐诗: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首诗的“清景幽情”历来备受称赏。我印象深的是有人说它“深静”,确实“静”得很“深”:沐浴后披散着头发、大开门窗、躺着纳凉,清风送来了荷花幽微的香气,竹叶上的露珠滴到池面上发出细微而清脆的声响(因为是晚上,所以对景物的感受主要不是视觉的而是嗅觉和听觉的,非常准确),如此清幽的氛围,不由心生一念想取琴来弹,可惜也没有好朋友在这里欣赏(这里诗人应该几乎无动作,只是心理过程,但必须去掉“忙”字,因为诗人分明是舒服而懒洋洋的,懒懒地“欲起身犹未起身”,就想到取了琴来弹也没有人欣赏,马上就作罢了。有点像为懒得起身找了个借口,诗人觉得遗憾的,应该不只是朋友不能听自己弹琴,而是朋友不能和自己一起共享美妙的此时此刻),然后是思念起了朋友,晚上梦见了他。
明净恬淡、透明莹洁,清芬四溢、晶光流转。诗人只是舒舒服服地纳着凉,这个夏夜却被诗人写成了一块巨大的水晶。
什么是慢生活?这些诗已经告诉了我们。首先是时间节奏和心理节奏上的缓慢。而空间的开阔疏朗有助于这两种缓慢充分地展开,达到从容和悠闲。其次,悠闲之后,要卸下各种心理负担,不紧张、无压力、随心所欲、可行可止,从“悠闲”达到“闲适”“适意”,让心灵得到充分的舒展。这才是美妙的慢生活,或者说,才是我们心心念念的真正的慢生活。
“开轩卧闲敞”,孟浩然纳凉用的是“卧”的姿势,慢生活的最佳形体姿势,应该就是这一式——“卧”。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王维《送别》);“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李白《白云歌松刘十六归山》);“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李商隐《春雨》);“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