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匿名投票选人制度

宋 圭 武
匿名投票选人制度不能盲目用,要谨慎选择。一般情况是:匿名投票选人制度的有效性与群体的道德存量总体成正比例。
具体而言,需要分情况讨论。
对于被选的人而言,有四种情况: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无德有才;无德无才。
对于选举,有如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投票人和被投票人有利益关系;一种情况是投票人和被投票人没有利益关系。而投票人和被投票人有利益关系,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竞争利益关系;一种情况是合作利益关系。所以,总起来,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对于投票人和被投票人是竞争利益关系的匿名投票,注定投票结果是十分糟糕的。这种情况,选出来的人最大可能是有德无才或无德无才。因为有竞争利益关系,必然投票者会最大可能选择选一个对自己威胁最小的或与自己差距最大的。
第二种情况:对于投票人和被投票人是合作利益关系的匿名投票,在这种情况下,投票人会最大可能选择一个最优的人,投票结果会最大可能接近有德有才情况。比如要选一个服务自己的领导,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前提是领导必须要真正成为服务者。但在现实中,由于领导与下属未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实际领导与下属更多是竞争利益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下属选领导自己的人,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一个有德无才的人。
第三种情况:投票人和被投票人没有利益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投票的有效性取决于这个群体整体的道德存量。道德存量越多的群体,投票结果就可能越有效。若这个群体道德存量很少,整体麻木自私,尽管被投票人与自己没有利益关系,但这些人也未必会认真投票,也可能随意涂鸦,乱投一气,导致结果毫无准确性。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小,投票的准确性也可能越高。
由于匿名投票选人有效范围较小,所以,在现实中,应尽可能少用匿名投票方法选人。
一般情况,以为社会服务或贡献的业绩选人,应成为普遍形式。因为对社会服务或贡献业绩,既代表一种才,也代表一种德,是德才兼备的真正载体。为此,首要的选人方式,应是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标准,然后按考核标准对业绩进行科学考核排队,然后按排队名次选人。
以业绩选人的好处是:实现了公正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有助于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选人用人方面,腐败会大大减少;为真正的人才提供最大发展空间,尤其为年轻有为的同志提供了最大发展机会。
但以业绩选人,难在如何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标准,尤其对行政部门,更是如此。为此,在确实没有办法建立有效业绩考核的部门,论资排辈也不失为是一种好办法。论资排辈其实也是一种间接的业绩考核,其隐含的命题是,是通过工作时间长短来衡量业绩,时间长的,自然业绩多,时间短的,自然业绩少。所以,论资排辈也可以看成是业绩考核的一种次优选择。
或者在没有办法对工作成绩进行有效衡量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通过衡量出错率来间接考核业绩。不求有为,但求无过,对社会而言,也是一种次优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要对出错率进行考核排队,要优先考虑提拔工作没有出错或出错率较少的同志。
另外,对学术研究而言,通过投票方式选学术人才,误差也很大。因为学术成果的鉴定只有本领域的权威专家更有发言权,若再加上投票人和被投票人有利益竞争关系,其结果必然是十分糟糕的。
另外,在匿名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如何防止匿名投票的误差,一是要给匿名投票者提供充足的信息,因为充足的信息也有利于抑制道德机会主义;二是要尽可能缩小匿名投票的空间,能公开的环节和材料都要尽可能公开;三是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不能一匿名就了之,要对整体出错的匿名群体建立一个整体谴责和责任追究机制,要实行团体追究。比如,一个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在选学校学术人才时,若出现重大失误,就要追究这个学术委员的整体责任,要么整体解散,要么学术委员会要整体给学校做出检查或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