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大力发展小城镇,让贫困群体增加收入和就业有区域带动中心。贫困地区一般离大城市比较遥远,所以积极发展小城镇对贫困地区带动作用更好。如何发展小城镇,要组织有关专家和学者,深入调查研究,科学选址,科学规划,科学建设,在一些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精心打造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小城镇。另外,小城镇要选好自己的主导产业,是以商贸为主导产业,还是以旅游为主导产业,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从全国总体看,小城镇的主导产业应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主。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因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必须要建立在基本自给的基础上。
第六,积极推进贫困群体合作化建设,让贫困群体增加收入和就业有组织保障。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贫困户都处在社会经济的边缘化区域,没有和社会经济组织(比如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等)建立有效联系,基本上大多数都是一家一户独立分散的小生产经营方式,抗生产和生活风险的能力很弱,很容易因病、因婚、因灾等致贫。而积极推进贫困户合作化可以有效发挥规模效益和分工效益,有效提高贫困群体的抗风险能力。另外,积极推进贫困群体的合作化建设,也有利于培育贫困群体的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另外,对贫困群体合作化的建设应是广泛的,既要积极推进生产方面的合作化建设,也要积极推进生活方面的合作化建设,应将贫困群体纳入到各种广泛的社会经济合作网络中。另外,推进贫困群体合作化建设,靠贫困户自发合作会具有较多无序性和滞后性,需要政府发挥好引导和主导作用。
第七,大力推进科学技术下乡,为贫困群体增加收入和就业提供坚固技术支撑。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所以,扶贫要激活内生动力,必须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持续投入。国家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贫困地区科学技术的援助制度。应广泛动员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贫困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和对口帮扶,推广先进技术并进行技术开发。
第八,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让贫困群体增加收入和就业有可靠带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