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设也需要基因工程帮忙

人在小的时候,不仅会遭到一些大人的欺负,还时不时会遭一些小孩欺负。明明没有惹人家,人家还要欺负你,好端端要把你骂一顿,或是涂鸦你,甚至打你,有时甚至还下手狠毒,但有些小孩却不是这样,乐于助人,很友善。
为什么在小孩身上有这种差异?恐怕人的道德也与遗传有关。按理说,若道德水平全决定于社会因素,应当在小孩身上很难有恶行的,或即使有,也很少。因为小孩的社会化程度还比较低。但在一些小孩身上,确实存在恶行,甚至很严重的恶行。这说明,人的道德水平,不仅与社会有关,而且与自身有关。这个自身,就是基因的因素。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一些犯罪分子,就有基因的因素。脑结构的不同,决定了行为的不同。
大量的研究已经发现了与攻击性及犯罪有关的大脑区域,主要包括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其中前额叶皮层与控制冲动有关,杏仁核与感知情绪有关。前额叶皮层的损伤会导致一个人无法抑制冲动,从而更容易激情杀人(没有预谋,一时冲动的杀人行为)。而对于攻击性高的人,他/她的杏仁核对情绪线索的反应很弱。杏仁核的损伤让人无法感知他人的情绪,使人变得冷酷无情。(资料来源:https://www.guokr.com/article/69685/)
1993年,荷兰科学家布伦纳(Brunner)等人最早发现MAOA基因的低表达型(MAOA-L)与攻击性的联系。带有MAOA-L基因型的人,更容易受到实验者的挑逗而产生攻击性行为。脑成像的研究表明,MAOA-L基因型通过影响控制情感唤醒、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的神经回路来影响人们的攻击性行为。2006年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新西兰的毛利人携带MAOA-L型基因的比例高达56%。而对于高加索人种 (起源于欧洲的白种人),MAOA-L型的比例约为34%。(资料来源:https://www.guokr.com/article/69685/)
所以,人类的道德建设,不仅仅是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事,还是基因层面的事,也需要基因工程帮忙。
人类应建立道德基因改造工程研究所。
宋圭武2018年2月7日写于兰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