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盼望快快长大。我们觉得,那就是幸福。
上学后,我们盼望考试都得一百分。我们觉得,那就是幸福。
大学毕业了,我们盼望有个好工作。我们觉得,那就是幸福。
工作了,我们忽然发现,生活并不幸福。
幸福,究竟是什么?
把人生凝固成一个苹果,用时间的锋刀将它切开。哦,终于发现,在苹果的最深处,藏着一个星星一般的核,这就是苹果的心脏,所有的果肉都围绕着这颗星星成长。幸福也有大抵如此的规律,当你围绕着一个目标凝聚而奋斗的时候,你才会感到幸福。
关于幸福,无数的人给出了无数的答案。你可以全盘接受,也可以另辟蹊径。归根到底,幸福是一种真切的感受。你幸不幸福,只有你自己知道,祝自己幸福,也祝别人幸福,这就是人生的大幸福,这就是终极的幸福。
国外曾有媒体面向社会征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个题目和答案。报社组织了权威的评审团,在纷纭的答案中进行遴选和投票,最后得出了三个答案。因为众口难调,意见无法统一,还保留了一个备选答案。
大致顺序是这样的:
第一种最幸福的人:刚刚给孩子洗完澡,怀抱婴儿面带微笑的母亲。
第二种最幸福的人:给病人成功做完手术,目送病人出院的医生。
第三种最幸福的人:在海滩上筑起了一座沙堡,望着自己劳动成果的顽童。
备选的答案是:写完了小说最后一个字,画上了句号的作家。
这四种幸福都是生活中看似普通的时刻,但是作家毕淑说这四种幸福时刻自己都曾经历,但是却从未曾真切细致的体会。于是她突然意识到感知幸福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有人天生与幸福绝缘,它是一种通过思考而获得的智慧。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把当下的生活过得十分清苦,总想以后再来享受,他们日复一日地劳作,忍受万千辛苦,不敢有丝毫的放松。习惯于把享受幸福放在很久以后,觉得“等我有了更好的工作”、“等有了房子”、“等攒了更多的钱”、“等孩子长大了”之后,我才能幸福。殊不知,这样一直预约幸福,却难得真正享受幸福,实际上等于消灭了幸福。因为,等到你认为可以享受幸福的那一天,你老了,牙没了,吃不动了;想出去旅游,已经没有那个体力了。
幸福这件事,是没有可比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发现、追寻、感受、固守幸福的一本账,因每个人的内心而不同。
幸福不是那种惊天动地、可遇不可求、隆重而稀少的状态。幸福是朴素的,如果你时时提醒,就能时时降临的“美好”。
愿我们都能够拥有自以为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