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诺奖经济学家的4句话,弄懂孩子心中的小算盘,提升管教艺术
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获取关于亲子财商教育的知识。《亲子财商教育必修课》,只做财商教育知识干货,完全免费分享!
教育孩子管理零花钱,看似复杂,然而,只要抓好“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这项原则,子女学习理财则会变得十分自然。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出关于理财的人性
任何人做亊,心中总会有自己的一盘账,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都会自然的去衡量效益与利害。以下四句金句,就很清晰的把人们心中的"小算盘"破解
一个人,
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
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
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
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效果,又不讲节约

米尔顿·弗里德曼
以上金句是出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
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是父母的错
我们现在从生活案例,去理解弗里德曼这4句话的意义:
2016年,我国某报刊做了一次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调查中发现,有6成受访中学生,在买东西时,并不怎样考虑价格,喜欢就会买。
这就是典型的“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
4 句中,最糟的情况是"既不讲效果,又不讲节约"。各位家长思考一下,在哪些场景下,你的孩子会变成"既不讲效果,又不讲节约"?
典型案例:强逼孩子去学习。孩子觉得学习是在花父母的钱,办父母想做的事。

让孩子”花自己的钱“的神奇效果
唯有做到让孩子觉得"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才可能事半功倍。
有一位家长,上过我们的《零花钱管理课程》后,增加了孩子的零花钱,并与孩子定下了《零花钱管理协议》。协议其中一条规则是,以后买早餐孩子要自己付钱。
结果,孩子由原来每天都到街上买早餐吃,现在每天主动要求父母煮早餐给她吃,还说,"原来爸爸妈妈煮癿早餐是那么好吃的啊!"
由花父母的钱变花自己的钱,理财的态度就会自然的调整了。
"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亊"在犹太式教育的“有偿生活机制”上发挥到极致。犹太父母鼓励子女靠劳动与经商去赚生活费:
- 钱是自已赚的,肯定是在"花自己的钱";
- 餐费住宿费学费都要用自己赚的钱支付,"办自己的事"的意识也会建立起来。

要让孩子"花自己的钱",首先得让孩子拥有归属于他的钱
要让孩子拥有归属于自己的钱,不一定得让他自己去赚,钱的来源可以来自于父母的给予,但"明确所有权"才是关键问题。
中国家庭普遍对"明确所有权"做得不到位,这是财商培养难以有效进行的原因之一。"明确所有权"是财商教育的根,没做好"明确所有权"而想透过其他方式去实施所谓的财商教育,那就等于盖房子不打地基。
要做到"明确所有权",第一个标志性的行动,就是到银行帮孩子开办一个属于他的银行账号。

顺从人性,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
在那四句金句中的这个"钱"字,我们可以用更宽广的含意去理解,把"钱"换成"资源","时间","智慧"等有价值的东西,同样适用。
例如,很多父母都会为孩子做事情拖拉而感到烦恼。但是,如果你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呢,孩子是在"花自己的时间,办自己的事",那拖拉情况是否就有所改善了呢?
所以,各位父母反思一下,很多时,并不是我们的孩子不懂事,而是我们不理解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