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产生价值,创造财富,基础原理就是通过交换,各取所需,把物质更合理的进行再分配。这样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物品交换》游戏去呈现,帮肋孩子了解商业的本质。这个游戏适合6至18岁的青少年参与。
《物品交换》是我们的《少儿商业思维》网络课程第一课的作业。让家长引导孩子进行“物品交换”游戏,把家中一件不要的物品拿出来,进行交换,换成更高价值或自己更喜欢的东西。作业要求连续进行10次交换,看看最终能换到什么东西。
每个学员都能把活动完成,并且得到不错的成果。

例如有一位学员,他虽然因为做了个小手术没法出门,但还是完成了10次的交换。
他从活动中感悟: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换成自己喜欢的东西,很有趣,并且最后双方都满意,感觉很开心。

有另一位学员,在过程中,动脑筋为物品进行加工,提高物品的价值,让交换进行得更顺利,换利到更好的东西。

有一位学员,从一支铅笔开始,最终换到一部限量版的游戏机。
她的感悟:只要一直尝试,最终总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个活动,十分圆满的呈现它的教育价值。
为了让更多家长与孩子体验到财商教育的魅力,在去年暑假,我们把《少儿商业思维》网络课程第一课拿出来,办了一个1元的课程体验活动,吸引了数百个家庭的参与。

结果在进行第一课作业的《物品交换》活动时,令人十分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所有学员家长都说这项任务太难了,进行不了,一次交换都没办到。那孩子们当然是甚么感悟都没有得到了。
这件事情让我陷入了沉思:
学习相同的内容,做相同的实践活动,为什么付全费(4999元)的学员全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收莸满满,而付1元体验的学员却是一事无成?

01
最直观的原因,就是他们之间的“信心”存在差异。这儿指“信心”,不单是指学员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还包括他对课程及导师的“信心”。
在TVB电视剧《大时代》中, 有一个经典情节
五蟹集团一上市就遇上狙击,危在旦夕,丁蟹为救公司,死缠烂打的求陈万贤出手帮忙。陈万贤实在被丁蟹烦得没办法,拿了一大推似是而非的话搪塞他,让他靠自己去应付。
陈万贤临走前还送了他8字真言:“全死光了,就你没死” (粤语:“咁多人死,唔见你死”,是一句咒骂别人的俗语),变着花样暗骂他。
丁蟹对陈的教导深信不疑,结果竟然“盲拳打死老师傅”,化解了危机。

学生对老师有多大的信心,往往是决定了学生能从老师身上收获到多少东西。
- 你对老师的指导有信心,老师让你做什么你都愿意投入去做,学习任务自然不难完成。
- 你认为老师的每句话都有价值,细心研究老师的一言一语,你自然会从当中发掘出很多感悟。
02
去年,市面上突然流行一种课程优惠卡,支付188元,就能从几十个不同的教育机构,任选十几节课,去学习那些原价需要过万元的儿童教育课程。咋看之下,十分超值,很多家长争相购买。

然而,这种优惠卡活动,现在已被业内人士喻为去年“快招最大骗局”:
只有策划公司赚了优惠卡的卡金,家长对课程质量怨声载道,培训教育机构累得半死却招生效果欠佳。
家长抱着贪便宜的心态去选课,对机构与课程的“信心”,是很成疑问的。
同样的课程,有人学了觉得很值,学到很多,给好评;但同时有人学了后觉得很坑,学不到东西,给差评。真实的问题,往往不在课程质量本身,而在学员的学习态度上。这个是我做培训多年一个很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