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妈的,可以自己吃苦、受累、受委屈,但就是听不得别人说自己孩子半点不是。”
“在当父母之前,谁还没有点傲气?”
“如果不是为了孩子,谁愿意急赤白脸地挣命一样?”
明明自己一肚子委屈和不满,在孩子的教育面前,她只是一个卑微的家长。
只要对孩子好,自己的身份、面子、感受无所谓。
就像她在剧中说的那句话:
为了孩子,我们做父母的,什么都愿意。

图片源自网络
相信看过剧的家长应该都被“田雨岚式焦虑”支配过。
她近乎疯狂地追求着孩子的成绩的完美,唯恐自己一个不小心,就耽误了孩子,所以一直在施压,生怕孩子落后一步!
与其说她“鸡娃”,她更像是在“鸡”自己。
好在剧情最后,她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
想要自己停止焦虑,孩子学得轻松愉快,
还是得让“ 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她终于把“足球”还给了子悠,把快乐还给童年,学会让兴趣成为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02
从"内卷"到"内驱"
是普通孩子的唯一出路
前段时间国家刚刚发布的“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