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优秀又善解人意,是人们眼中的"好孩子”。人们都说好孩子是陪出来的,但有的家长则“吐槽”:我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也不少呀,特别是周末,带着孩子学特长、上辅导班,没什么自己的时间,全围着他转,怎么也没发现孩子有什么特别变化呢?有的家长则说,我给孩子报了满满当当的很多活动——游泳、网球、钢琴、英语……各种兴趣班,而且都是我和他妈妈接送,但孩子就是不领情,天天为上兴趣班和我们吵,亲子关系越来越糟糕。
同样是陪伴,有的父母越陪亲子关系越紧密,越陪孩子越优秀,而有的家长,却是越陪亲子关系矛盾越多,越陪孩子越叛逆不成器,原因是什么呢?
好孩子都不是天生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而父母对于孩子的有效陪伴,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因”和“根”。

真正优质的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陪伴的质量。
一、家长的陪伴要“趁早”
人的成长是有关键期的,抓住了关键期,对孩子的培养可能会事半功倍;但如果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付出的心血会更多、代价也更大。
孩子的成长按照年龄可以大致分为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四个阶段。10岁以前是孩子学龄前和小学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特别是品格、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是相对最需要家长用心陪伴的时候。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段,家长给了孩子高质量陪伴,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陪伴的效果也更好。
当然,初中的时候家长同样也要做好榜样,引领孩子继续前行,但是陪伴的力量可以适当减弱。等到高中的时候,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主性,通过前期陪伴也培养起良好的习惯,形成了良性循环,接下来的路就能走得很顺畅,家长就可以学习放手,让孩子完成自我成长,此时如果过多干涉,反而可能影响孩子的独立性。

二、家长的陪伴要用“心”
很多父母都知道陪伴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但大多数家长的陪伴都只是形式上的陪伴,换句话说只是陪在孩子身边而已:把孩子送到游乐园,自己就只顾聊天打电话,不叫陪伴;带孩子去兴趣班,自己全程坐在后面玩手机,不叫陪伴;和孩子一起在家里,你只顾看电视或者处理工作,无视孩子的提问和一起搭积木的邀请,不叫陪伴……
还有的父母满足于“把时间花在孩子身上了”,其实这远远不够,“陪”只是一个动作,而“伴”则要求家长成为孩子的亲密的伙伴,“陪伴”是要求能达到一种情感交流的效果。给孩子报这班那班,父母只负责当司机,送进去后就不管了,自己在一旁玩手机,回头还喊养娃辛苦,这不叫把时间花在孩子身上,明明时间都花在自己身上了!即便是学校的课程,又有多少家长仔细读过孩子的课本和作业,与孩子一起分享学习,共同成长呢?
真正的陪伴,是人在孩子身边,心在孩子身上!真正的陪伴是要“用心”,而不是“用力”。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和情感交流。

三、家长的陪伴要“耐心”
大家一定还记得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获得冠军的女孩武亦姝,她曾说过自己能获得今天的小成功,离不开父亲的“四点半”教育:
所谓“四点半”教育,是因为父亲每天下班后手机会在下午的四点半准时关机,在这之后的时间里,父亲会陪伴武亦姝一起学习或做一些益智类游戏,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习惯,父女二人竟坚持了十年之久。相信,从武亦姝父亲的教育方法中,可以给其他的父母一些启发。
美国NBA伟大球员科比曾对记者说过一句话:“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我知道,满天星星,寥落的灯光,行人很少。”这就是为什么科比能成为巨星,因为他每天四点就开始训练了,他把坚持、把良好习惯培养成了“自律”,而一旦一个人有了自律性,他离成功就不远了。对孩子的陪伴,也是持续性的,特别父母陪伴孩子学习,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要把这件事坚持下去,把它养成习惯形成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