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片土地荒芜,大批民居无人居住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是农村的,对现在农村出现大片土地荒芜,大批民居无人居住是好事还是坏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个问题从大方面来说,还是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进步。说明了农村结构的变化,整在由农村逐步向城市发展。
先说土地荒芜问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到户自己耕种管理,一下子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粮食产量比集体翻了几倍,解决了温饱问题。当粮食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再也很难提高时,当解决吃饭问题,还没有解决花钱问题时,在九十年代后期,农村那些有头脑的人,就开始试着到城市创世界了,他们到城市找工作,那些城市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他们去干,他们挣到了钱,并且一个月下来挣到的钱比农村一亩地全年的收入还高。他们觉得在城市打工,比在农村种地强,所以干脆把土地承包给别人,或让家中老人耕种,自己就干脆到城市打工了。这部分人也带动了村里其他年轻人涌入城市,加之城市发展也需要大量的农民工,这样到城市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起初还让家里老人或妻子种着,只是收秋请假回家,后来算算误工收入和来回路费,地里那点收入补偿不过来,有的就干脆把地荒芜不种了。
再说大批民居无人居住这件事。这也是农村近几年出现的一种现象。农村涌入城市的人越来越多,那些有文化有头脑的人,在城里找到了舒适的工作,有的进了大企业成了中层领导,有的成了高管,有的进了工厂成了技朮工人,有的成了车间主任。有的在城里做买卖发了财。他们这些人收入高,有了积蓄后就在城里买了房,把一家妻儿老小都接进城里,真正成了农村来的城里人。
还有一部分人要结婚,城里没有房,女方不结婚。被逼无奈千方百计到城里买房。再就是那些有条件的农村人,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也为了孩子读个好学校,也去城里买了房。
这样农村的居所有很多就一把锁锁门,无人居住了,有的即使居住,也只剩老人看守。
总之农村田地荒芜无人耕种,房屋空着没人居住,这是当前农村的普遍现象,国家会解决的。合村并居,土地流转这些措施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好的方法。




分田单干以后,人心散了,各谋出路。有的有土地的人,抛荒不种,也不许别人种;假如别人去承包去种了,又去偷、去抢。这样的环境,谁敢去种?因此只有抛荒呀!这,当然不是好事呀!因为人们吃的粮食是土地长出来的,土地没人耕种那来的粮食吃呀!局部的、零星的抛点荒无关大局,如果抛荒过多,就会影响着粮食的安全呀!
大批民居无人居住无所谓好与坏,毕竟人口少了,房屋多了。城市里也有大批空置房。但大批土拋荒就是个大问题。
我国的人均土地面积本来就很少,加上城市化的发展,公路铁路的发展,占去了许多优质的耕地。粮食产量根本满足不了全国人的需求,每年进口粮食大幅攀升,去年就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因此,保护耕地,保证粮食丰收,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一点,国家也是很重视的,要保证l8亿亩的红线不能丢。而大批耕地抛荒,就影响了我们这个大国的粮食安全,也是与国家的确保红线是背道而驰的。
要想土地不拋荒,必须先找出抛荒的原因。以个人当地的情况,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粮食价格低,机械、化肥、种子、农药等费用不断攀升(只要粮食稍一涨点价,这些费用就会跟风大幅涨价),使种只粮无利可图或只有微利,农民没有种粮积极性。二是靠天吃饭,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其脆弱。单干这些年,水利设施毁光了,旱不能浇(没水源,既便有水源的,一家一户各自为战,既浪费水,又费油费时,人为地增加浇地成本),涝不能排。造成了欠收或绝收,这样的连续几年,谁还敢种?谁还能种?不拋荒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