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养儿防老”的思想,独生子女时代是错误的。你认同吗?
陆鸿旺的父亲生病以后,陆鸿旺夫妻也非常着急,他东凑西拼借了近10万元,带着老父亲去住院。幸亏治疗及时,父亲的病情稳定,但每月要定期做透析。每年的费用除了报销,自费5万元左右,这对陆鸿旺来说是非常难熬的。
但不管咋样,陆鸿旺看见父亲病情稳定,松了口气。他和老婆商量,他想换一份累点,工资高的工作去做,争取把父亲治病的10万元债务还掉。
陆鸿旺的妻子却很担心陆鸿旺干重活“腰间盘突出症”和痛风症复发,说一旦复发整年躺床上,没有收入更麻烦。此时陆鸿旺自己也52岁,人到中年,身体也越来越差。想来想去,还是不敢换工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天,陆鸿旺的老丈人去城里办事,骑电动车摔了一跤,这一摔还真的太麻烦。经过治疗以后,老丈人偏瘫了,需要人服侍。
陆鸿旺的妻子也是独生女,丈母娘前几年生病去世了。这样照顾老丈人的重担落在陆鸿旺夫妻身上。陆鸿旺把老丈人接回家,妻子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她的父亲,不到几个月她也累倒了。老丈人人高马大,身高1.8米,体重180斤,整天躺床上。妻子瘦弱矮小,每天下班回来给她父亲换衣物,擦身子,翻身,端尿壶,累得骨架也要散了。
陆鸿旺夫妻决定送老丈人去养老院,问老丈人有没有积蓄,帮下他们的忙。老丈人拿出22万存款,这是他一辈子的心血。老丈人说,本来有40多万存款,但因为前几年妻子生病花了20多万,所以只剩这些。
陆鸿旺夫妻问了多家养老机构,机构负责人都说像老这种不能自理的人,每月费用最少4000元以上,还不包括吃药治疗的费用。陆鸿旺夫妻震惊了,老丈人留下的这22万元钱,照这么算,如果去养老机构,加上吃药费用,最多只能呆三年。
怎么办呢?陆鸿旺夫妻最终还是把老丈人送去养老院。因为他们夫妻必须要去挣钱,他们不敢休息,不敢生病,不敢想未来。
有人说“养儿防老”的思想,独生子女的时代是错误的。这确实是我们这代人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独生子女时代“养儿”是对的,自古以来,生生息息,繁衍后代:但“防老”的思想确实要变通。
独生子女,等他们中年时,面临上有4个以上的老人,下有1个或2个以上的孩子。一对夫妻要管这么多的老人和孩子,正常情况已经很累,更何况有时老人和小孩体弱多病,更是压力山大。
独生子女时代,父母对孩子最好的帮助是:管理好自己的身体,管理好自己的钱袋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活着。

我认为是错误的,养了独生子女或者是一儿一女或者是两个儿子,不是养儿防老而是养儿啃老。
当然也有给父母养老的好儿女,可惜只是极少数。
对不起有儿者,我的话讲过头了,请原谅。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口4.5亿,当时百业待兴,社会全面发展,伟大的毛泽东时代,对人口增长高瞻远瞩,曾提出:一对夫妻一对孩,两胎相隔4一5年的计生政策。大力宣传一儿一女一枝花,幸福生活来到家。到了七十年代,不愁吃不愁穿,人口飞速增长。为此,国家提出了独生子女政策,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人口增长过快,社会的发展与人口增长不协调,物资供应短缺,当时的任何物资都是凭票证购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提高,但是物价上涨,形成了生的起养不起的现象。所以造成人口急剧下降,为了社会的平衡发展,国家又提出放开二胎政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不是想生就生!大家说对吗?



养儿防老,代代相承。有儿子,腰杆直,因为后继有人啊。
独生子女时代,养儿防老恐怕要打折扣的。
1、养老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首先,孩子要生存,要对自己的小家庭负责,他还有多少精力照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