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之变
在二孩、三孩政策之后,我国提倡的是适龄生育,而且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
养老之变
如今养老的社会政策越来越健全,已经不再需要靠养儿来防老了,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10月10日,国家统计局在官网上发布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人口规模持续扩大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该报告提到,我国性别结构优化改善。2021年末,我国男性人口占51.2%,女性人口占48.8%,总人口性别比为104.9,比2012年下降0.2。从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看,2021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3(女性=100),比2012年降低9.4,出生人口性别结构改善明显。
10月11日,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我国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应该是103~107,2021年下落到108.3,已经接近正常值的上限值。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实习生 程祎晨 北京报道
一个预测:性别比5年内有望回归“正常”
原新回顾了我国的出生性别比的变化历史。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时候就已经略高于正常值,随后一路攀升,2004年最高值为121.2。
到了2020年人口普查时,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回落到111.3。直到2021年继续下降到108.3。“我预计5年内它就会回到正常区间。”原新告诉记者,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正常水平之后,就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为何十年间出生人口性别比会出现9.4的降幅?
原新首先指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在生育方面有三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什么时候生孩子,二是生几个孩子,三是孩子的性别。在出生性别比偏高的00年代,我国提倡的是晚婚晚育和计划生育,加上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思想,这种性别失衡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在二孩、三孩政策之后,我国提倡的是适龄生育,而且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不仅是对孩子性别的态度,也包括对生育本身的态度,年轻一代生男生女的概念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
在出生性别比的最高点,国家开始进行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采取教育、经济、法律、行政、科技等综合手段干预。原新就担任过全国关爱女孩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专家组组长。他介绍,现在,这一行动已经升级成了“圆梦女孩志愿行动”。
原新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就明确打击“两非”,即“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还建立了对独女家庭、双女家庭的激励机制和照顾政策,引导人们正视孩子的性别。此外,如今养老的社会政策越来越健全,已经不再需要靠养儿来防老了,这一点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