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会议,国常会33条5月底前出实施细则
受国内疫情和俄乌冲突等一些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市场主体运营困难。千方百计稳增长成为政策的主线。
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保护中国经济韧性,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会议指出,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应出尽出。国务院26日将向12个省派出督查组,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
多位专家分析,稳住经济大盘,关键要形成稳增长的政策合力。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凝聚共识、确保政令畅通,加快政策落实。展望下一个阶段,政策还会持续发力。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见效,经济复苏进程将加快。
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失业率尽快下降
会议指出,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指标明显走低,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
会议强调,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必须抢抓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保护中国经济韧性,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近日发布的4月主要经济数据显示,无论是供给端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还是需求端的出口、消费、投资同比增速均较前值明显放缓。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表示,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二季度,最近疫情形势严重影响了我国核心城市的运行。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在1.7%~3.2%之间。如果二季度经济增速在2.1%左右,那么上半年GDP增速预计在3.5%左右。从全年角度看,如果三季度能达到5.5%,四季度达到6%,那么今年全年GDP增速还是有可能达到5%的。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月份调查失业率的各项指标延续3月份趋势继续上升,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为有数据以来次高。其中,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7%,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青年失业率也从3月的16%升至4月的18.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当前国内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各类因素推动导致的微观层面经济失序,市场主体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中加速收缩。本次会议将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放在了特别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将保市场主体放在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表示,二季度以来,国内企业面临较大发展压力,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实现的难度有所加大。尤其是民营企业,由于绝大多数都处于竞争性的中下游产业领域,受到的冲击更为突出。稳市场主体就是稳经济和稳就业稳民生。随着新的大力度纾困措施的落地实施,企业发展环境会有显著改善,效果将在6月份得到体现。
国常会33条5月底前出实施细则
此次会议明确,各部门在稳经济大盘这个大局面前都有责任,要有更强的紧迫感,确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举措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成,为加大实施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应出尽出。
稳住经济大盘,关键要形成稳增长的政策合力。前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七大政策正在抓紧落地。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
这些新出台政策涉及六方面33项措施,包括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0多亿元;放宽汽车限购,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将2022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餐饮等五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三项社保费政策延至2022年底,并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预计全年缓缴3200亿元;支持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等。
相关政策正在加速落地。仅25日当天,就有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财政部发布《关于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支持金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通知》,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