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新认为,总体上人们的观念已经转变了,我国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健全社会保障措施,弱化家庭养老对于孩子,尤其是男孩的依赖性,破除“养儿防老”的魔咒。
一个数据:二孩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正常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过半省份出生性别比已小于109,有6省已落入正常区间。海南、江西、福建是我国出生性别比最高的省份,都超过了118,最高的海南达122,其2010年为129。而2010年,全国最高的安徽已从131降至113,第二高的广东也从129降至116。
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整体好转的趋势,但也有部分城市不降反升。例如,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七普数据,全省整体出生性别比从2010年的118.94降至2020年的110.16,最高的温州市从131.85降至114.19,但原本落入正常区间的舟山市却从105.57变为110.36。不降反升的情况在出生人口性别比高的省份更加突出。
原新告诉记者,实际上,中国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那一天起,存在着典型的区域差异。一方面,这与生产方式的地域性有关,过去沿海地区靠打渔为生,一个家里起码要生两个儿子,一个跟着父亲去打渔,另一个留在岸上工作,负有传宗接代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跟当地的风俗文化有关,像一些沿海地区的宗族意识非常强,依然认为族谱、姓氏和家业的传承都要靠男孩。
原新认为,随着年轻人婚育观念的转变,以及生育政策的放开,未来在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越来越正常的大趋势下,部分高的区域会自然而然继续降下来。
二、三胎性别比也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从七普数据来看,全面三孩政策前的2020年,全国第一孩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17,第二孩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78,第三孩出生人口性别比则为132.93。我国二孩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相较于一孩,已落入正常区间。农村二孩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4.87,甚至比城镇的107.69更低。
来源: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