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之,影视作品和原著中不一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就不细说了。如果完全按原著拍一方面是尺度太大,会面临过审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可能考虑到市场接受程度,并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且拍摄难度也会很大。
四大名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们的伟大就在于体现了最真实的人性,既然是人性,就有美和丑。《西游记》也不例外,如果按照原著来拍的话,我估电视台可能就放不了了,呵呵。对于因为真正看过《西游记》的人来说,这部巨著真的没有那么正能量。我们来看看四个主角吧:
唐三藏:原号玄奘,由唐王赐名“三藏”,如来座下弟子金蝉子转世。原著形容他:
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郎。好个妙龄聪俊风流子,堪配西梁窈窕娘。
这到和各个版本的《西游记》影视剧差不多。原著中的三藏是理想主义的标兵,也是整个小说中真正的正能量源泉。
孙悟空:本是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的石猴,原著里的孙悟空是这样的:
黄发金箍,金睛火眼;身穿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拿一条儿金箍铁棒,足踏一双麂皮靴;毛脸雷公嘴,朔腮别土星,查耳额颅阔,獠牙向外生。
最接近其外貌的是周星驰《西游降魔》里的小孙悟空,怎么看怎么是个妖怪,其实孙悟空在原著里的最初设定就是一个吃人的妖怪。在我们的影视剧中美化了他,把他塑造成了一种反抗精神的化身。其实真实的孙悟空是十分想进入体制的,这点到和宋江很像:杀人放火受招安。最初被封为弼马温,感觉没有被尊重,大闹一番又管理蟠桃园,最后惹下大祸,被压在五行山下。
即使后来随着三藏取经,两人的关系也并不美妙,在真假美猴王之前,孙悟空数次被三藏打击,最后在真假美猴王时,孙悟空彻底爆发,弄出来个假的,还打了三藏。而在此后,孙悟空得到了如来的许诺:只要求得真经,就给孙悟空一个佛的位置。从此三藏在也没有念过紧箍咒(怕挨打),孙悟空也收敛了不少,两人关系才好了起来。最后,孙悟空得偿所愿,成了斗战胜佛,没有在天庭混到一官半职,在西天当个佛,也是很不错的。只不过那个反抗者齐天大圣死了,奴才孙行者生了。
猪悟能:又名猪刚鬣,原本是体制内的人:天蓬元帅。威风的很,因调戏霓裳仙子并且惹来纠察灵官后,又拱倒斗牛宫被贬下凡尘,却又错投猪胎。原著中的是这样描写:
碓嘴初长三尺零,獠牙觜出赛银钉。一双圆眼光如电,两耳扇风唿唿声。脑后鬃长排铁箭,浑身皮糙癞还青。手中使件蹊跷物,九齿钉钯个个惊。
同样最接近其外貌的是周星驰《西游降魔》里的猪刚鬣,是个野猪的形象,而不是央视版《西游记》可爱的形象。猪悟能可以说是整部小说中最负能量的角色了。数次提到解散队伍各回各家。这也难怪,猪悟能是取经之前,生活最舒服的妖怪了,有媳妇,有产业,他是最取经最不感冒的一个。要知道,他与孙悟空在高老庄的大战,可以说打的昏天黑地:他两个自二更时分,直斗到东方发白。那怪不能迎敌,败阵而逃。可见猪悟能实力不差,而且在后来大战流沙河时,猪悟能更善水战。而他在取经路上的表现,却是比较一般,多数时候出工不出力的。不过猪悟能的结局是好的,毕竟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净坛使者”可以吃遍天下的供奉,简直不要太幸福。
沙悟净: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专吃过路人。原著的描写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