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为什么杀掉自己府邸太监高毋庸
按照电视剧《雍正王朝》播出的剧情来看,高无庸最终结局是秘密地消失了,而服侍过康熙皇帝的李德全又陪伴了雍正皇帝的余生岁月。

其实,这里涉及到拍摄时的处理问题,因为按照刘和平老师的剧本,高无庸才是陪伴雍正皇帝走完最后一程的人。就像剧本中的刘铁成和图里琛,在电视剧中合并为了图里琛,而高无庸和李德全在后半部分就只出现了李德全。
从电视剧来看,高无庸的下场就是死路一条。

邬先生在雍正登基以后,急流勇退,选择半隐的方式以图自保。在离开京城之时,老十三前来送行。老十三满怀愧疚,对邬先生说:我们对不起您哪!真情流露之际,邬先生也对他说了一些肺腑之言,提醒老十三一定要辞掉铁帽子王,才可以保一世平安。老十三对邬先生说:不相信四爷会干出兔死狗烹的事情。邬先生说你别不信,明日就会有验证,府里专一替老四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言下之意是明天雍正皇帝就会大清洗了。
而高无庸自然在清洗之列。
从剧本来看,雍正用自己人才合常理。
在第21集天下第一巡抚中,雍正皇帝第一次听到秦顺儿唱山西民歌时,高无庸就陪在身后侍候着。而在第40集高处不胜寒中,雍正亲自审问曾静,给送饭的就是高无庸、乔引娣和秦顺儿。最后老八写给雍正的信,也是高无庸呈给他的。
相反的,剧本中李德全不知所终,估计是退休了。按常理推测,高无庸在雍王府时已是总管太监,深得雍正信任,所以雍正初登大位,肯定选用自己人才是常理。
邬先生在雍正皇帝即位当晚和胤禛有段对话,大意可以用来解释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没用高毋庸而用李德全。这段对话的大意是:邬思道说自己行的是阴谋,但皇帝必须行阳谋,所以,皇帝不能用邬思道。这话还有一层意思,你可以用张廷玉马齐等人,却也不可以用我这个行阴谋之人。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高毋庸在雍亲王府曾是府中的总管,在“九子夺嫡”期间,有很多事高毋庸都是知情者。比如说胤禛把自残,把自己弄成伤风以逃避刑部案,是谁安排的火炉,是谁在旁边伺候,自然少不了高毋庸;坎儿背叛四爷,和八爷府的管家勾结,干出有违恩德的事,是高毋庸毒死的,很显然高毋庸是受了胤禛的指示去做的;再有藏匿郑春华,既然高毋庸就是胤禛府上的“清道夫”,那么黑暗背后的事,就一定都是高毋庸去办。

问题是,这些事一旦泄露出去,对于老四胤禛,很多将会是致命的打击。而对于一个掌握了“黑材料”的人,身为皇帝的胤禛,焉有不知的道理。邬思道当晚的话,既是救自己,也是杀高毋庸。这是赤裸裸的提醒,像胤禛这么聪明的人,一定会作出一定的决策。

这个决策,就是杀掉高毋庸。
而选用李德全,则正是行“阳谋”的体现。李德全是康熙皇帝的贴身太监,能够在康熙皇帝身边干这么多年,自然有他的长处和能耐。《雍正王朝》里面,李德全的表现一直很优秀,人蓄无害,深受康熙皇帝信任。一方面,雍正用李德全,也是彰显他用人之道,彰显出对父亲康熙皇帝的拥护,给自己作宣传:人都说我害父谋杀兄,你们看看,父亲的贴身太监我照用不误,我是多大的海量。另一方面,李德全也是能看重用,能力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