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太傲慢自大了。
寇准能力极高,小时候是神童,长大了是名相,老婆还是皇亲国戚。其实在整个宋朝内,寇准根本没有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皇帝的地位比寇准要高,但寇准也只认为她生在皇后的肚皮里罢了。
寇准能力突出,为国家立下大功。比如辽国大举南侵时,宋国大臣们都吓得半死,纷纷主张皇帝迁都南逃,放弃北方领土。
寇准则看准了辽军外强中干,要求宋真宗御驾亲征,鼓舞士气,一举击溃侵略军。
当时很多人认为寇准是胡说八道,让皇帝北上监督作战是送死的行为。
好在宋真宗也有几分英勇,听从寇准命令北上到了前线。
宋军看到皇帝亲自赶来,士气非常旺盛,连续击败辽军。
辽军见损兵折将,南侵已经失败,只能转而签订“澶渊之盟”放弃进攻。
有意思的是,当时辽军的声势很大,宋真宗还是比较害怕的,不惜损失巨额财富换取辽国退兵。
他命令去谈判的使者曹利:“只要不割地,能讲和,辽国就是索取百万钱财,也可以答应。”
退朝以后,寇准却一把抓住曹利:“皇上虽有百万之约,但你谈判的数字要是超过三十万,我就砍了你的脑袋。”
曹利知道寇准得厉害,最终答应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曹利谈判成功回来时,宋真宗正在吃饭,身边伺候的宫女太监很多。宋真宗询问每年给了多少钱?曹利看到皇上身边有很多人,不适合说这种军国大事,只是伸出三个手指放在额头上,意思是三十万两。
宋真宗误以为是每年给三百万两,惊呼“太多了,太多了。”
转念一想,如果同辽军常年激战,军费也不止三百万两,这么来看还是合算的。
稍后宋真宗得知其实数字是三十万,非常高兴,大声称赞曹利很能干,重赏了他。
其实,这都是寇准的功劳。
虽然寇准才干出色,功劳又大,但为人孤傲,爱憎分明,并不合群,也有些惹人讨厌。
在和平年代的政治斗争中,寇准逐步就不行了,即便他能力绝对强悍。
寇准因为性格原因,树敌太多,连皇上也不喜欢他。
而且寇准并不是道德楷模,他也是个政客,也会不择手段打击阵地,甚至不惜扰乱法纪,很容易就被人抓住了把柄。
和平时代没多久,皇帝就提拔了能力大大不如寇准的王钦若,取代了他的位置,随后不断将寇准贬职,加以惩戒。
然而到了宋真宗中风后生命垂危时,却认为有才能的寇准才值得信任,又恢复了他的地位,成为顶级官员。
当时宋真宗随时可能死去,刘皇后勾结丁谓、钱惟演等权臣试图等皇帝死后操纵朝政。
寇准认为这伙人并没有才干,国家会被他们搞垮,于是劝告宋真宗:“皇太子为人们所期望,希望皇上以国家为重,把帝位传给他,选择正直的大臣辅佐他。丁谓、钱惟演,是奸佞小人,不可用来辅佐少主。”
宋真宗认为寇准说得没错,但没有来得及动手就突然暴毙。
刘皇后把持朝政整整12年之久,期间毫无建树,直到自己老死后才放弃权力。
由于寇准反对刘皇后,在权臣丁谓挑拨下,刘皇后对他无情打击。
寇准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到任后连个像样的住房也没有。
雷州就是今天广东省雷州半岛腹地(湛江),在宋代属于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
寇准当时已经六十多岁,如此年迈还要长途跋涉,等于是被流放了。
寇准到了雷州以后也就一二年,就病死了。
搞笑的是,政治斗争并没有永远的胜利者。将寇准害的这么惨的权臣丁谓,随后被流放到崖州(海南三亚),比寇准流放的还远。
有意思的是,寇准没有多井下石,在丁谓路过的时候还送了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