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为什么结局那么惨?
1019年发生的一件宫廷政变牵连到寇准,使寇准嘴巴惹的祸大爆发,从此让寇准陷入了悲惨。寇准二次拜相也得感谢太监(宠监)周怀政,他俩伙同寇准的亲信朱能搞了一场天书的把戏。宋真宗非常开心。宋真宗身体不好,表示让太子监国,宰相寇准和周怀政准备促成此事。寇准之所以要促成此事,一为考虑皇帝龙体,二为遏制皇后权力。而溜须之后,丁谓伙同吴越王的后裔钱惟演支持皇后。关于钱惟演福垊说一句:他是吴越忠懿王钱俶第七子,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之兄刘美的妻舅。寇准自然对丁谓更厌恶,一次酒后失言有换掉丁谓之意,丁谓听闻,向皇后打小报告,说寇准让太子监国有想法!宋真宗本来就对寇准在《澶州之盟》的表现都不满:前有勉强皇帝亲征,后有贪天之功(本来剩70万就是寇准的功劳嘛,但寇准没低调,常以此为荣)。皇后这一吹枕头风,宋真宗立即出尔反尔(他自己说让太子监国的)就将寇准罢相了。
城门失火,有人就怕殃及池鱼,于是就来了个鱼死网破。太监周怀政,竟然早!饭!了!他勾结永兴军巡检朱能、自己的弟弟礼宾副使周怀信、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决定杀相(丁谓)、废后(刘娥),立太子为帝,尊真宗为太上皇,拜寇准为相。周怀政集团中的二杨害怕了,后悔了,自首了。曹利用出手了,周怀政完蛋了。朱能鱼死网破,怒而起兵,毫无悬念地兵败自杀。这事,牵连到了寇准。第一、朱能是寇准的下属亲信。第二、周怀政跟寇准关系密切。临了,寇准反而成了躺着中枪的池鱼。就连他的两个女婿也被流放,最惨的是寇准。先流放到安州,刘皇后他们不解气。再流放到道州,他们还不解气。最后流放到雷州,他们解气了,寇准却颠沛流离,一贬再贬,心情郁闷,最终客死异乡了。
寇准的结局确实很惨,晚年被贬到了荒凉之地,次年就死了。其实都是他的性格造成的,不是有句话:“性格决定人生吗?”
知道寇准这个人,大多信息来源于评书《杨家将》,书中他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嫉恶如仇却幽默风趣,刚正不阿却不乏阴损狡猾。评书上说他是山西人,人称寇老西儿。
其实寇准是陕西渭南人,他的先祖是山西太原昌平乡人,这可能是评书把他说成是山西人的缘故吧。
寇准出身于名门望族,祖上世代为官。他继承了先祖的基因,从小聪明伶俐,19岁时考中进士,年纪轻轻就步入了仕途。
讲真寇准的前半生的确顺风顺水,从“七品芝麻官”的县令做起,经过17年的打拼,到36岁时做到了尚书工部侍郎(官居二品)。
当时宋真宗赵恒很想让寇准做宰相,但是担心他年轻气盛、做事不够圆融,恐难以胜任。
但是没过多久,辽国犯边,辽军攻城掠寨势如破竹。很快兵临澶州城下,这时满朝文武大臣都上表皇帝迁都,唯有寇准坚持皇帝留下来和将士们一起同仇敌忾。
寇准说:“皇上只有亲临前线,将士们受到鼓舞,信心大增才能战胜敌人”!其实大臣们提出迁都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澶州城和都城汴京仅一河之隔。辽军的喊杀声清晰可闻,宋真宗早已吓得魂飞魄散。
此时朝中很快分成了两个派系——迁都派和抗敌派。两派展开了激烈的争锋,最后怯懦的宋真宗在寇准的催促下,终于下定决心御驾亲征。寇准临危受命,被封为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