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k/2h/ea3ec3bd241b3d85.jpg)
身为北宋杰出政治家,寇準的槽点,也早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多少遍:生活奢侈的高官重臣,得志后夜夜欢歌饮宴,相当放飞自我。脾气还臭得很,做地方官时逼着小吏陪酒,把人家喝的卧病在床。身居宰相高位后,那更是眼眶比天高,瞅谁都不顺眼,三两句话就得罪同僚,所以也常落得墙倒众人推。可这么一个满身毛病的人,却是“多名相”的北宋年间,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就凭他一个独特本事:临事明敏。
“临事明敏”这好评,是宋太宗给早年寇準下的评语。就连最敏感的“立太子”问题,他也处理得相当“明敏”,宋太宗纠结该立谁时,他一句“知子莫若父”,顺利解决问题。太子被人喊“少年天子”,招了宋太宗忌时,寇準紧接着一句“此社稷之福也”,又轻松化解了宋太宗的心病——大宋王朝的继承人,就此敲定!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k/2h/94b305f78687ff79.jpg)
而最证明他这强大能力的,就是宋真宗登基后,那场大宋王朝赌国运的大事:景德元年(1004年)宋辽澶渊之战。
其实,当辽国发起这次空前规模南侵时,四十三岁的寇準才刚就任宰相一个月。正是由于之前宋军连吃败仗,国防乱七八糟,才紧急把他提拔上来救火。可宰相位子还没坐热,空前的战火就烧了过来,等于是当了接盘侠。战报传来后,与他一起当“接盘侠”的宰相毕世安没多久就怂了,借口生病就撂了挑子。寇準却是轻松全扛了过来,接着说服惊慌失措的宋真宗,做出那个震惊朝堂的抉择:御驾亲征!
很多后人说起此事,总喜欢拿寇準当时面对敌情喝酒吟诗的轻松表现说事,吐槽他只是忽悠着宋真宗上前线碰运气。却忽略了轻松状态示人的寇準,背地里的心血:前线的贝州刑州定州要地,都已做好了缜密的部署,河北各地的民兵队伍也已组建完成,正深入到敌后浴血奋战。当朝堂上的“精英”们,为“御驾亲征”哭天抹泪时,一张困死辽军的大网,已经编订完成。御驾亲征?就为致命一击!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k/2h/15728221e6f27503.jpg)
而在澶渊之战结束三十八年后,宋仁宗年间出使辽国的大臣富弼,面对当时辽国咄咄逼人的气焰,更以一声怒吼,道出了当年澶渊之战的真相:“澶渊之役,若从诸将之言,北兵无得脱者!”宋辽的和平,不是因为大宋的钱,而是求和心切的宋真宗,以寇準打出来的大好战局换来的。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k/2h/12ecb4e25f5796f8.jpg)
这劳苦功高的全过程,正如北宋名臣陈瓘的赞叹:“当时若无寇凖,天下分为南北矣。”
看懂这前后过程,也就明白,后来王钦若污蔑寇準的那句“陛下,寇準之孤注也!”错到何等荒唐可笑?无奈的是,不惜用大好战局与钱财换和平的宋真宗,真信了这一套,于是有了寇準的第一次罢相。十三年后寇準再登相位,却又开罪于同样心机狡诈的丁谓,被丁谓趁着宋真宗病危的当口,扣上了“谋反”大罪,黯然贬去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