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外孙小时候心智不成熟。的确如此。如同各个年级的老师,感恩是倡导的,但人长大以后发现,老师就是人某个时期固定的角色而已。更何况是市场化的今天,具有时效性的功能而已。
外孙长大以后,传统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外孙与外公的关系,爷爷与孙子的关系回归传统。就像人老了喜欢红木家具一样,人大了回归传统。血缘上,尽管外公、爷爷一样近,但感觉上还是爷爷孙子是主场,外公外孙是客场。
不单单外孙,周围人也都是如此。
令人伤感心疼的题目我们辛辛苦苦带外孙可长大后却与我们渐行渐远十分遗憾。
一,没有儿子把外孙当孙子
自从女儿怀孕以后经常住我们家,老伴换着样伺候女儿,喜欢酸就吃酸喜欢甜就做甜,女儿身体也壮了也胖了。
外孙出生以后,我们老两口欣喜若狂,老伴儿在医院伺候女儿,我在家里给女儿做补身体的各种美食送去。外孙出生的当天,我给女儿和外孙送了鲜花,出院时我用车接女儿回到我们家并专门去买的老母鸡和几条活鱼为女儿熬下奶的汤。
二,煞费苦心地为外孙取名字。
由于我学习和研究过周易对人的命里四柱八字以及取名的81理数有所了解比较熟悉。因此,给外孙起名字当仁不让了,就没有考虑孩子起名应该是他父母和他的爷爷奶奶来取,我兴令智昏了。经过各种测算优中选优,我为孩子起了五个名字,还有两个小名儿,让女儿和女婿从中挑选,我决心要为外孙取一个能够顶天立地飞黄腾达的好名字。
三,稀里糊涂地当爷爷奶奶
等外孙满月以后,女儿和姑爷就总是说爷爷奶奶来啦,快喊爷爷奶奶,让爷爷奶奶抱一抱并且明确表示说,有的人家就把姥姥姥爷喊爷爷奶奶,这样更亲热。我们心里也热乎也乐得其成也就顺坡下驴了。外孙喊爷爷喊奶奶虽然内心感觉有所不妥,因为孩子有爷爷奶奶,只不过在外地。我们就此一个女儿没有儿子,这样我们就虚伪地当上爷爷奶奶还挺高兴。
四,为外孙花多少钱从不计较。
外孙在我们家,一天一天的成长,我们也就随着外孙的成长而给他买各种玩具:各种益智的积木由简单到比较复杂的,然后到更复杂的,陪着外孙一起玩儿。外孙睡的小床是我们给他买的,等外孙会走了,就开始买走步手推车,然后是三轮车,自行车,一直到后来给买的山地车……,我们都替他一步一步地想着做着,让他快乐成长,成长快乐。
家门口有肯德基和麦当劳,只要他高兴,我们就带他去,想吃什么吃什么。外孙在我们家生活女儿也从来没有给我们谈过孩子的生活费用,我们更是想都没有想过。
五,我们全力承担外孙的学前教育
外孙没有上幼儿园,是我们看着他进行学前教育。在他上小学之前,每天上午下午各学习一个小时,语文学习《学前500字》,并且要会读会写。数学学习500以内的加减乘除,还教他学习剪纸,学习图画。因为我们是文革以前的老大学生,教孩子学习这些东西有基础。剩下时间就带着在小区院子里玩足球,玩排球,我和外孙子玩足球还摔倒过好几次。也和院子里的同龄的孩子们在一起玩儿 ,培养孩子的群体感情。
六,与爷爷奶奶是血脉相连
等外孙上小学以后,才陆续到外地爷爷奶奶家,与爷爷奶奶也就从认识到慢慢的熟悉,后来我们发现,每次从爷爷奶奶家回来总是眉飞色舞的,说起爷爷奶奶他有说不完的话。这可能就是血缘关系吧!这时,我们心里总有一种失落的感觉。他慢慢懂得他的姓是爸爸的姓,爸爸的姓是爷爷的姓,他懂得他是谁家的人是谁家的根了。我们也开始明白,这就是血脉,就是遗传的力量神奇。
七,懂事了与我们疏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