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与我们的关系就慢慢地疏远了,从喊我们爷爷奶奶变成喊姥爷姥姥,也没有原来那种热情和亲近感小时候总是扑到姥姥姥爷的怀里,显得那热乎啊!然后上初中上高中与我们的来往就变成了例行公事,现在已经上大学了,和我们关系走得更远了,也很少来我们家了。
这个过程是外孙成长的过程,我们对外孙的热情,可能从一开始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这中间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不得而知,例如爷爷和姑爷在中间是否说了什么?有时也感到很茫然。
不过我们不后悔,毕竟外孙在成长的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不少的欢乐 享受了天伦的乐趣。我们还是祝福外孙能够顶天立地,能够飞黄腾达。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含辛茹苦为闺女家带孩子的外公外婆们。
老话说,“外婆领外孙,如同放风筝,风筝起,干欢喜,风筝落,摸也摸不着”。
意思就是说,外公外婆无偿替闺女女婿带孩子,外孙小的时候,进步了,出息了,外公外婆跟着高兴,等外孙长大成人事业有成后,无论人或者感情,都会离曾经亲密无间的外公外婆越来越远,到最后,外公外婆连外孙的人都看不到,多年来对外孙的情感投入都没得到想象中的回报,也表达出外公外婆把外孙带大后的心理落差,体现出外婆带大外孙后的社会真实情况。
事实上,社会中的真相真的是这个样子的吗?至少,我母亲是这样认为的。
这也是我母亲经常念叨在嘴里的一句老家谚语,也是她活到八十岁都解不开的心结,总是说,早知道当时给他们带孩子的时候就答应侄儿家的人,让侄儿从小就喊自己爷爷奶奶,这样,现在孩子和外公外婆只怕就更亲近些。
我姐结婚早,二十一岁的时候就结婚了,那个时候,这种情况并不算是早婚,社会普遍现象,年纪刚刚好。
我姐的公公婆婆在政府机关工作,都是领导阶层,工作忙,两老在他们结婚前早就表态,以后他们小夫妻生了孩子,他们是顾不上帮我姐带孩子的。
而我父亲是小学教师,母亲早已退休,所以,在我姐和姐夫的请求下,替我姐他们带孩子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我父母的肩上。
孩子出生后,我姐的公公婆婆说了几句客套话后,就任由我父母把我姐和小侄儿接回了娘家,终究,最心疼儿女的,还是自己的父亲母亲。
从此,我那可爱的小侄儿就一直住在我家里,主要由我母亲带,父亲和我辅助。
小侄儿从小就非常非常乖巧、漂亮、可爱,常常萌得大家心都化了,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小可爱,我们一家子都心甘情愿为他做任何事。
我那个时候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待业,暂时没找到工作,就天天主动在家免费帮我姐家带孩子,我一个未婚小姑娘,天天骑着自行车,背着孩子到处逛荡,小侄儿开心,我更开心。
很快,侄儿上幼儿园了,依然在我家吃住,母亲天天接送上下学。
可能是我姐的公公婆婆觉得亲家公亲家母付出太多吧,曾经有一次主动提出,让我侄儿也喊我父母爷爷奶奶,我母亲是个暗自争气的人,一口回绝了,说,该是什么就是什么,该喊你们爷爷奶奶,就喊爷爷奶奶,该喊我们外公外婆,我们就永远是孩子的外公外婆,这个,不会变,也没必要变。
而这,也是我母亲这辈子最后悔的决定,只怕到死都无法释怀了。
后来,侄儿上小学了,就在我父亲任教的小学,每天都是我父亲牵着他的小手上学放学,每天都是我父亲亲自辅导他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侄儿天资聪颖,从一年级开始,从来没有辜负他外公的期望,每次考试都是科科一百分的满分,每当学校的老师们夸赞自己外孙子的时候,我父亲都是无比的自豪和安慰,总算没辜负亲家公亲家母和女婿女儿的信任,孩子培养得很优秀。
而我侄儿,每天在外公外婆家愉快地生活着,虽然渴了饿了病了,我们一家人为照顾他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侄儿乖巧,懂事,亲我们,也带来给我们家无限的欢乐,不枉我们那么多年对他的爱。
随着孩子飞快长大,侄儿上初中了,姐姐姐夫在学校旁边买了一块国有土地的宅基地,给儿子盖了栋四层的小洋房,方便儿子读书。
所以,侄儿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后,就搬回家去和爸爸妈妈一块住了,过了一年左右,侄儿的爷爷奶奶也退了休,被姐夫接到自己家里颐养天年,一家人整整齐齐其乐融融地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