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立体认识之前,伯里曼的价值也就是前文说的只是看个动态。因此,下面这两本书很好地弥补了伯里曼的短板。
起步阶段的你可以买来看看:

这本书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从理解角度,我非常非常推荐。
可以没有伯里曼,可以没有于小冬,也要有这两本书。
因为它能告诉你,结构知识怎么用在画里,画面什么时候会用到解剖知识。
不然你读解剖读到最后成医生了,都还画不好速写····

上图是我认为对体块比较直观的范例。
直观是很重要的部分。所以我们通常未必选画得最好的范画, 我们会选最直观的同时尽可能好的范画。
当然伯里曼里面也对这方面有涉及,但是最可气的就是,它每方面都提到了,但是真你要再往深处钻研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它就没有了。
例如:骨肉的具体关系是怎样的,对比范画是怎样的,解剖是怎样的,不同角度是怎样的 ,这些都拿出来 ,才能比较好的让初学者更快地领会。
也才能让初学者画到具体深入的时候不跑偏。
就这一点来说《艺用人体解剖》孙韬 应该是目前,能接触到的工具书里最详实的了。它可以最大程度上,扫除你形体结构解剖上的盲区 。
当然 ,就高一高二的小白来说,解剖学并不是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动态和形体理解是摆在前面的。
关于解剖,我们掌握一些最大的就好。
另外,学形体解剖这类东西, 还是要看你的老师根据你的实际程度, 认知程度,手头能力 ,画面需要适当的酌情增减,过多过少都不好。
那么多学生买伯里曼,多数是随大流,很多书都是扔在墙角攒灰。
另外,当你花时间啃完临完伯里曼, 能默写主要部分的时候,你会恍然发现有啃【伯里曼】的精力,还不如看下面这两本书,收获更大些。
再啰嗦一遍,起步阶段要看这两本书:

综上,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但最起码你得跟对好的老师,因为起步阶段,稍不留神就你就画歪了,养成了一身绘画的坏习惯,得不偿失。
所以,起步阶段你绘画的手头功夫,可以暂时先跟不上,但眼界一定要高。
说句有违常理的话:
眼高手低,永远不是一件坏事情,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