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界流传着这样的话:做班主任,天天批评那些“差生”,天天宠溺那些优生,结果多年之后还记得我们的,还是那些“不争气”的“差生”!而当年的“优生”,似乎并不领情,很多优生“功成名就”后早就忘了当年的“恩师”。

只要在有人群的地方,都会分三六九等,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受遗传及家庭因素影响,不能否定他们有智力的区别,也有先天的因素,也受环境的影响,因此讲,他们在班集体就有智力的区别。

我们对分数的狂热膜拜,使我们忽略了不应该忽略的东西。我们都在竭尽全力地根据自己的理想去缔造我们未来的时候,我们却总是在实际上不知不觉创造出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东西而截然相反的结果。挫败感本已经使“差生”苦不堪言遭白眼。

其实“差生”是最需要“好老师”的,但往往有时候学校不这么安排,学校会把最好的资源安排给最有潜力的学生,这种搭配才能出来好的成绩。

其实差生并不苛求老师特别地厚待他们,他们也只不过想与优等生平等的待遇罢了,只想不被老师歧视罢了。作为老师,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保护,后进生应该得到我们的悉心呵护,特别关注才对。在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我们要做到给予学生公正的态度,教学需要平等,关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人。公正,这是学生信赖老师的基础。平等,则是不使人产生偏激心理的一种保证。
我来回答。
俗话说得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哪个老师不喜欢聪明乖巧的好学生,就像哪个男人不喜欢美女哪个女人不喜欢帅哥哥?
好学生就是优等生,天生聪明伶俐惹人爱怜。他们安静听话,具有专心听讲的好习惯,具有喜欢钻研的好品质,具有爱读书书写工整的好本领,平时不捣乱不违反课堂纪律,有时还能帮老师做点班级工作,有礼貌有教养,老师省心省力,你说哪个老师不心生欢喜呢?
好孩子就是优等生,天赋异禀高,长得好看,一双浓眉大眼睛,女生娇柔可爱,甜甜地笑露酒窝,一说话又是情商高,听着心里舒服。想想心里都是美的。
好孩子家教好,家教严,不需老师苦口婆心地教,他们懂事爱学习,勤奋上进,一点就透,响鼓不用重锤敲。他们爱钻研学习问题,课堂老师提问,总是积极回答,配合默契。有时的问题出乎老师意料之外,极富创造性,引起老师欣赏关注。老师一般都是做学问的,仿佛找到了知音,有助于学问切磋提升,心里肯定美得不行。所以接受关注优等生也在情理之中。
每逢大型考试评比,优等生是一马当先,夺得头筹,为班级为老师争取极大的荣誉感。老师受表扬,发奖金,登台带大红花,介绍成功经验,然后放在橱窗里,天天叫人敬仰。你说优等生受待见亏吗?
如果有升学考试,有全国数理化信息技术竞赛,优等生更是身先士卒,个个神勇,争金夺银,当老师的辛苦付出真是值了!正所谓桃李满天下,老师的价值,在当下的教育评价和考核机制下,不就是能为国育才,为校争光吗?
面对领导的嘉奖,同行的赞誉,家长们的鲜花,学生们的掌声,还有职称的晋升,各种荣誉奖励,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令老师激动和安慰的呢?
优等生以他们的勤奋聪明,踏实干劲和好学拼搏精神,为学校赢得了光荣,也为辛勤的老师们带来了终身的荣耀。老师和学校厚待他们,就是激励莘莘学子,努力向学,发奋图强,为父母为老师为国家争光,做一个有益于祖国有益于人民的有理想有才华有人品的有用之材。
这是无庸置疑的,也是一所学校的正能量所在,更是一所成功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和关爱每一个学生,促进互相学习成长,并不矛盾。
师者,传道也。老师教学的目的就是灌输知识传承文化,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自己优秀的学员,于心无愧,于面有光,于社会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决不希望自己误人子弟。老师之所以厚爱优等生,也是对普通学生的一种启发,一种鼓励,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希望每个学生要向优等生看齐。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每个学生去尊敬,只有把学业完成好才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