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因为送宫花的事生气,可能大家都觉得她太刻薄,受不了一点委屈。可是这件事深挖一下,里里外外又透着做人的艺术。薛姨妈送来的假花,本身不算个什么珍贵的物事。可是这件普通的小东西,楞是被下人们做出了心眼与文章。周瑞家的先是送给迎春、探春、惜春,按规矩,接着就要送给林黛玉,最后才给王熙凤,可是周瑞家的讨好王熙凤,先给王,后给林。
林黛玉她本来地位就有点尴尬,如果装聋作哑,只会更让人看不起。适当地反击一下,显示自己的存在,这本是人之常情。
秦可卿
宁府秦可卿,平素里对人非常好,怜贫惜弱,孝敬长辈,与任何人都能做到和睦亲密。她死后,阖府上下无不痛哭,人人都想她的素日好处。
这绝对算得上是有些人所谓的“高情商”了吧?
可是这种高情商又有何用?表面的人和,背后是被约束被折磨的自我。就连临死前,她还有挣扎着夸贾母赏的枣泥山药糕好消化。
这种高情商,做出来又有何用。
林黛玉这方面从来不委屈自己。
宝玉稍微流露出一点对宝钗的好感,黛玉立马甩脸子。我爱你,你也爱我,我就是容不得一点杂质。
邀请姐妹们来潇湘馆热闹,身子一觉不舒服,马上就要去闭门休息,全不管姐妹们还在。换了秦可卿,可能断然会宁可自己难受,也要尽着大家高兴。
你愿意做秦可卿,还是林黛玉?
矫情,是一个贬义词,是指让人讨厌的说话方式,为人处世等行为。
女人矫情也是为了凸现自己,引起他人的注意,而使自己的说话,动作变得矫揉造作,不自然。人也非常虚伪,说谎,瞪着眼睛说瞎话。
比如内心中特别想嫁给一个男人,可是表面上却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
这类行为统称为矫情。
我觉得是王熙凤最符合这一特征:
王熙凤自己举止轻浮,明知道贾瑞心怀不轨,缺步步引诱,导致贾瑞精尽人亡。
如果王熙凤不矫情,从一开始喝令贾瑞,我想以贾瑞懦弱的性格,也就没有后面的事了吧。
按照她的逻辑,贾瑞是不配调戏她的,所以就要他死在她手里才好看。
王熙凤表面上是矫情,实际上是恶毒,也为自己后来失权墙倒众人推埋下了伏笔。
在红楼梦当中,符合以上行为的女人,能够称的上矫情的人,薛宝钗是当之无愧,非她莫属。
分析红楼最矫情之人,必须要知道何为“矫情”。
矫情,通常被解释为:故意违反常情,掩饰真情,表示个人的高超或与众不同。
苏轼在《刘恺丁鸿孰贤论》文中曾云:安 、 顺 、 桓 、 灵 之世,士皆反道矫情,以盗一时之名。
通俗地讲,矫情就是胡搅蛮缠,任着自己的性子讲歪理。矫情并不属于大恶的行为,却极其让人讨厌。
既然,我们已搞清了“矫情”的概念,那红楼“一窟千红,同杯万艳”,咱逐一分析,便可对号入座。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ch/64db0d941abf5884.jpg)
先说,王熙凤、夏金桂之流,心狠手辣,杀人越货,不是矫情而是狠毒,因为她们无需跟你矫情,直接下手更痛快。这样的人,不仅仅让人讨厌,更主要的是让人惧怕。
接着说,探春和尤三姐之辈,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极力否定事实真相,已显矫情。探春对待她的亲舅赵国基之死及其生母赵姨娘、胞弟贾环的恶劣态度,让人不齿;尤三姐有意柳湘莲,为情自戕,但是总让人觉得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既然前有麀鹿之乱,何必以死证明清白之身。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ch/8d54f74568fa71cf.jpg)
再看,林黛玉和晴雯。晴为黛影,这二位,因为有宝玉的存在,对同仁尖酸刻薄,冷嘲热讽,对于宝玉本人更是任性胡为,倒打一耙,够矫情。
最后一位,妙玉。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