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不知道招考简章,不知道考试内容,就是看《新华日报》,读时评,读外宣,剪报,读报。整整一年的时间,我才考到了市直机关。我回头看看,这一年超级寂寞,远离功利,远离是非,远离热闹,寂寞到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务正业”,但是,我还是通过考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3、成功只能说明你的“运气好”,绝对不代表着“你真的比其他考生强”。
我曾经因为差0.013分,与公务员考试擦肩而过;曾经裸考申论75分,精心备考才考了46分,打脸不打脸?曾经有一年报考乡镇公务员,搬出去租房子住,还是败了。结果女朋友鼓励我,我在那一年的后来两次考试中,全部胜出。
在我参加最近一次的遴选考试中,也有很多人比我强。但是我总结了——从开始发布招考简章,到最后考试结束,谁能坚持做完两套卷子,谁就合格了;谁能在短短的备考时间内,最先进入状态,谁就有可能赢。
曾经,初中老师给我的成绩报道单上写了四个字——“华而不实”,我永远忘不掉这四个字。始终提醒着自己,学习、做人踏实一点,不要追求虚荣,不要眼高手低,指望“开窍”的人生,永远都是“偶然”,只有用心去付出,才能获得成功的“必然”。

我理解的“开窍”,就是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节奏,从而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成绩随之提高。
我个人曾经历过一次。
作为一个“天生”的文科生,从开始上学,我就不喜欢学数学。成绩也一直不好。
到了初中,数学成绩一直都是影响我总成绩的罪魁祸首,直到快中考的时候。
那个时候,别人都在做拔高题,我想着自己也不会,所幸把教材拿来做一下得了,不曾想我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中考时,数学只丢了几分,是初中阶段最高的一次。
在之后的学习生涯里,每回遇到数学类的科目,我都是用这个方法,成绩都还说的过去。
我总结了一下:
1、开窍之后,你会发现学习内容记忆理解起来特别容易,学习效率也会变高
原来做一道题半个小时,还不一定对,现在不用你讲,自己就能很快做出来
2、开窍之后,你会发现他特别喜欢这类科目的学习,因为学习容易了,成就感随之提升,所以就会更喜欢这类科目
我儿子只有12岁,六年级,但是开窍了两次。
第一次四岁:四岁之前发育一直比其他孩子慢很多,甚至连续的话都说不明白,不能去幼儿园,因为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都答不上来。四岁之后突然开窍,语言能力大大增强,背古诗一套一套的,跟人交流完全没问题。
第二次四年级:上小学又不行了,前三年稳居班级倒数5名之内,具体表现,上课老师讲什么听的稀里糊涂,让做那张卷子也不知道,每天脑子不在身上一样。四年级疫情在家半年,突然开窍了,什么都好像明白了,学习一年比一年好,到六年级已经班级前10了,而且喜欢的东西特别多,自己钻研很多科目。虽然还不是学霸,已经逆袭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