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为什么不集中一部分全国最优秀的师资,录制中小学的全部课程,统一全国教育内容?
哈佛大学这么好,为啥不造个全球精品课仓库,让全世界的爱学习的小青年都上上网课,参加网上考试,变成哈佛大学的博士?
教育和学习的真谛是什么?不是搞生产线设计产品,然后加工标准件,是培养人,活生生的性格、智力、需求、成长背景各异的人,必须一切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能力,不仅要成才,还要成一个三观正常有社会责任的好人。
你说,优秀的师资,认定标准是什么?请哪一些完美无缺的人出马,才能做出这套标准化的课堂,全国的孩子人人都能听懂 ,放之四海而皆准?
其实有些地区也尝试推广过类似的标准化课堂,中心小学同步给基层学校发视频,同步上课,但孩子跟不上节奏,老师辅导起来更累,成绩也没什么提高,事后只好不了了之。
也就是说,你能想到的,别人都试过了,效果不好就只能放弃了。
为什么不集中一部分全国最优秀的师资,录取中小学的全部课程,统一全国教育内容呢?
这个问题小徐老师年轻时也不理解,但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确实也致力于做这件事,在各大教育平台,优秀老师的教学实录和教学课件,甚至教学直播课都很健全,而且也做足了推广工作,但推广是推广,真正应用又是另一回事。
小徐老师所在学校早在2008年就建立了“校校通”,集合了全国最优秀的教学资源,2012年又在每个教室建立了多媒体应用平台,可以说老师们如果想用的话,可以随时应用于课堂。
但是,老师们在将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源应用于课堂时,发现因为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并不能很好的融入课堂,学习效果根本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好。
今年这个特殊时期,人们对线上教学效果可能有了更深的认识。
拿小徐老师所在地来说,我们小学阶段的线上教学并不要求每个老师上直播课,当地教育局为各年级各科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全国教育资源平台上的优秀教师录制的教学资源,要求老师如果不想自己开直播教学课,可以每天向学生发送全国优秀教师录制的教学课程,老师只起解疑答惑的辅助作用就可以了。
然而,一段时间下来,老师们发现向学生放送全国优秀老师录制的教学资源的教学效果远远低于老师自己开直播面对面授课的效果。这也说明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并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好坏,更是老师与学生沟通互动的结果,是老师对学生能产生直接效果大小的结果。
何为好的教育?
真正打动人心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如何让教育打动人心?
小徐老师想,这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有情感交流,有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切磋,有环境的塑造才行。
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输,更是情感和爱的传递,每个学生都是老师望其成人成才的希望,每一次授课都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中肯的评价和鼓励,这样的教育才能打动学生的心,才能起到激励和塑造的教育作用。这是仅给学生放优秀教师建制的中小学优秀课无法实现的。
总之,随着线上教育的涌起,很多人认为线上教育会取代线下教育,作为从教20年,无数次将多媒体和名师课堂搬上我的课堂的小徐老师可以以经验告诉大家,线上教育在没有实现与学生的准确的情感交流之前,永远无法取替线下教育。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国不集中一部分全国最优秀的师资,录取中小学的全部课程,统一全国教育内容的原因吧。
录制课程视频让大家看,可以作为中小学教育的一个辅助手段,但是用他来代替老师,是肯定行不通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无法实现因材施教,中小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水平也不一样,怎么能用一套不变的视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用?每个学生的脾气秉性,智商以及接受能力都不同,一套一成不变的东西,肯定是不行的。
(2)如果只看视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问题怎么办?问谁?再配老师?不就跟原先一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