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又去银行存钱了。大姐说你那么辛苦赚钱,不要都存上,给自己买点东西,对自己好点。三姐想,我是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最好的女人,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就去过什么样的生活,别人,行吗?
三姐这一生,就是一个存钱的过程。她存钱有四个阶段,当然,都跟别人或多或少有点关系。
小时候,三姐喜欢看书,去新华书店,仰头看着玻璃柜台后面的书架,2角钱的《杏花村来的小姑娘》,她买不起。1角4分的《吕小刚和他的妹妹》,她也买不起。
后来三姐学聪明了,让店员把书拿来她看看,她就倚着柜台看书,可是刚看到紧要关头,就被店员把书要回去了。
三姐回家跟父母要钱买书,被父亲教育了一顿,被母亲骂了一顿。那时候她就想,将来自己长大了,能挣钱了,自己喜欢什么书,就买回来,坐在家里幸福地看书,再也不用看店员嘲讽的目光了。

三姐后来上高中,因为离家远,中午在学校吃饭,父亲每天给三姐两角钱,那个年代,烧饼一角钱一个,两角钱能买两个烧饼。
三姐就存起来一角钱,只买一个烧饼。后来,她干脆一个烧饼也不买了,前一天晚上,她用炉子烤两个土豆,早晨上学,就把土豆放到书包里,中午吃土豆。土豆凉了回生了,不好吃,但三姐甘之如饴。
三姐是一个重视精神生活的人,她可以一天不吃饭,不能一天不看书。她用攒下的两角钱,到书亭买杂志阅读。每天能存下两角钱,她不会都买书,剩下的就存起来,不舍得像同学一样买零食。
高三的时候,同学里有几个要好的女生每晚下晚辅导,就会去外面买糖葫芦吃。当年,一元钱三个糖葫芦,几个女生吃得很开心。三姐以前也跟她们在一起玩,大家轮着买糖葫芦。
三姐后来就不跟她们一起玩了,她舍不得花钱。那时候,父亲每晚给她一元钱买碗面条吃,她不会花这一元钱,都积攒起来,要么买书看,要么存起来。
她觉得和同学一起吃喝玩乐挺好,但是,一个人享受阅读时光也很好,还有,看着自己小金库里的钱一天天地多起来,她有种莫名地兴奋和满足。这种兴奋和满足,是吃喝玩乐所无法替代的。
这是她懵懂阶段的存钱,算是她的第一阶段的存钱。
人生啊,你想做什么,只要努力去做,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三姐喜欢存钱,她就能存上钱。上班之后,三姐还脱产去大学念自考。当年她去念自考,花了1500元的学费。
但是,三姐在课堂上坐了三天,觉得这学费花得不值,她完全可以自学,于是,她到校长办公室,把学费退了回来。

三姐每天到图书馆自学,当年自考12科,每年的四月份和十月份各考试4科。一年半靠12科,三姐每一科都顺利过关,除了花考试报名费,三姐没有花学费,就拿到了自考大专的文凭。
三姐把学费都存到了存折里。那时候,三姐就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本存折。父亲过生日,三姐从存款里拿出钱来,给父亲买了一个带塑料皮的笔记本,给父亲做账本。
母亲过生日,她给母亲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生日蛋糕。平常院子外面吆喝卖零食的,她看见弟弟妹妹馋了,她就拿钱买点零食,给弟弟妹妹吃。
三姐看到自己亲人吃东西,她比自己吃都高兴。她那时候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地买书了,在亲戚里,在朋友中,她属于财富自由的人了。那时候,也是她无忧无虑的时光。
结婚,是三姐存钱的第二个阶段。
三姐后来结婚了,嫁给一个心仪的男子。当时为了爱情,她连房子都不要。是母亲硬为三姐跟婆家要房子。因为房子,内心也是积攒了矛盾的。只不过,三姐不说。她不愿意跟人要东西。
丈夫在婆家院子里盖了两间平房,三姐嫁过去之后,就跟婆家住在一个院子里。后来因为一些矛盾,有一次婆婆撵三姐搬家,说房子是她盖的。其实是丈夫盖的,只不过,也用了婆婆一些钱。
三姐想了三天,决定到外面租房子,跟丈夫搬出来。她宁可穷一点,也不愿意看别人的脸色生活。她打各种零工,工资一到手就存起来,准备买房,家里的开销由丈夫的工资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