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跟丈夫的矛盾很多是因为钱,丈夫的工资到账,就各种买买买。因为这个,两人不时地发生口角。后来,三姐发现丈夫时不时地旷工,跑到外面跟人玩牌。
三姐挑剔丈夫浪费,丈夫指责三姐太节省。三姐挑剔丈夫太懒散,不勤奋。丈夫指责三姐的就更多了。互相指责和挑剔,感情就淡了。最终分手。两人没有什么财产,也不用分什么财产,只有一个儿子。
三姐恢复单身之后,她开始过随心所欲的生活,那就是挣钱,存钱,接送儿子上学,陪伴儿子长大。母子的关系很融洽,因为她想做什么,儿子都支持,从来不会对她指责和挑剔。
这也是三姐存钱的第三个阶段。三姐就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没有什么一技之长,爱好是看书和写作。她的生活说简单也不简单,因为她的内心是丰富的。

三姐在饭店做服务员,每天三顿饭,都在饭店里吃,这就节省了她的三餐。她每天只给儿子做饭。每个周末,她给儿子改善一次伙食。
儿子喜欢吃驴肉蒸饺,她就带着儿子去饭店,只要一盘驴肉蒸饺。她舍不得花钱买两盘蒸饺。看着儿子吃,她比自己吃都高兴。儿子给她拨出几个饺子,她吃一个,就心满意足。
存钱,和看着心爱的人快乐,就是三姐最大的快乐。三姐的工资每月一到手,就会存到银行。儿子的衣服裤子,没上学之前,都是三姐自己买布自己做,这样省钱。
三姐很少买衣服,过去的衣服一直穿,穿到松了,就剪裁下来做抹布。三姐还找各种机会打零工,给邻居家接送孩子,给学生补习功课。额外挣来的钱,除了给儿子买点零食,就是买书,剩下的大头全部存起来。
三姐有个梦想,就是存钱买房子。小家小业,没能没水,想买房子,除了靠勤奋地打工,就是靠省吃俭用地存钱。终于,三姐银行里的存款够买房子了。三姐买了一个小小的平房,20多平。但她跟儿子足够用了。
打工的那七八年,她白天打工,晚上看书。心里疯狂地想写小说。手里又存了一些钱之后,她跟儿子商量:“妈妈想辞职写小说,大概要写一年,这一年,我们可能没有肉吃,你支持我吗?”
儿子说:“妈妈想干什么,我都支持,没有肉,我们喝粥。”三姐辞职了,天天在家创作。附近邻居看到三姐不上班,在家写写画画,觉得不可思议,连三姐的母亲都觉得三姐的精神出了毛病。
之前存的钱,这回派上了用场,三姐可以无忧无虑地写作。半年后,三姐写完长篇。可投稿给谁呀?这时候,存款快用光了,三姐重新打工。
三姐一边打工,一边存钱,一边修改长篇,后来,这部长篇发表在地区内刊的杂志上。
人的一生,波澜起伏,但每一步,都要靠自己踏踏实实地走,这样走的路,一步一个台阶。每个台阶,都能把你送到距离梦想更近的地方。

三姐继续打工存钱,她想积攒一点钱,继续停工在家写作。这时候,她意外地收到第一部长篇的稿酬一千元。她欣喜若狂,立刻辞职开始创作。
这时候,三姐遇到了一个好机会,地区的一家报社招聘记者。三姐虽然没有大学文凭,年龄也过线了,但是三姐有胆量,有文学的功底,也有自信,她毛遂自荐,用自己长篇应聘成功,她从家乡来到地区,做了一名记者。
当时报社的子报被一位商人承包了,商人就外聘一些能人做编辑和记者。三姐有幸成为这里的一员。
刚到一座新的城市,三姐和儿子租住在公寓里,幸亏手里有点存款,支撑三姐度过艰难的试用期。过了试用期,工资增加了很多。每月工资到手,三姐就到银行去存钱。
三姐后来辞职了,因为她想挣更多,她想在这座城市买楼。她辞职给大江南北的杂志写稿。当然,三姐赶上了好时候,那是纸媒的黄金时代。三姐每到月底就去银行,留下一千元的生活费,全部存起来。
三姐凭借着自己的一点点文学功底,勤奋工作,把挣来的一笔笔的钱,悉数存起来,她很少买衣服,从不买奢侈品,几十元的润肤液能用上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