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闰2月,老人说明年“一龙治水,十牛耕田”是啥意思?
以二月为例,闰年要比平年多一天,即365天,如果是闰年,把多的一天加在二月,这个月就有29天。
那么问题来了,闰月是怎么定义的?难道每年都有闰月?2023年为何会是闰二月呢?
闰月是用来补齐望朔月的天数,并不是每年都有,按现行农历置闰规律来看,闰月并不固定,每3~5年加一个闰月,总体算下来,大概是19年有7个闰月,才能协调误差。
置闰月的法则,与阳历回归年的二十四节气有关。众所周知,一年分为四季,三个月为一季,一个月又有两个节气。“节”在前,“气”在后,而月中被称为“中气”,反映这个月的气候。
《汉书·律历表》中记载:“朔不不得中,谓之闰月”,意思如果朔望月中没有中气,这一年必然要置闰。
回归年中有24个节气,朔望月为29.5306日,而节气与节气、或中气与中气之间又有30.4368日,整整相差一天,长此以往就会出现中气赶不上节气,没有中气的那个月就会定为闰月。
以2023年为例,农历有13个月,而二月之后“清明”节气之后的“中气”,由于差异天数的累积,落到下个月去了,当月没有“中气”,2023年就将闰月定为闰二月。
通俗来讲,本年要不要置闰,那就要看农历月份是否为12个月,从正月初一算起,到次年正月初一,如果是13个月,这一年就要置闰月抵消时差。
由此可见,2023将二月置为闰月,与干支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有关,表面上多一个月,实际上是3~5年欠下的,用置闰二月补齐。
“一龙治水”的意思
2023年是癸卯年,用干支纪年法得出的顺序,60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循环,民间称为“花甲子”。
十大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搭配排列组合,再与十二生肖产生对应,也可以用生肖来纪年。
不管怎么排列组合,60年的周期中,会有五个相同的地支,也就是生肖相同,但搭配的天干却不一样。好比卯兔,有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卯,即使生肖相同,通过五行方位,又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丁属火、己属土、辛属金、癸属水、乙属木,而2023年是癸卯年,癸主水,卯即兔,2023年也有水兔年的说法。
天干中的“癸”为水,北方壬癸水,意为雨露之水,纳音金箔金,虽有金的特性,但只是表面覆盖了稀薄的一层,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气散挥发。
古书《滴天髓》中就有“癸水”的记载:“癸水至弱,达于天津。得龙而运,功化斯神。不愁火土,不论庚辛。合戊化火,化象斯真。”
癸水虽然是水中精华,哪怕天干中有箔金依靠,但遇火则熔,容易与戊土结合,最后化火消失殆尽。
所以癸水在水气环境中才能依附,不惧怕壬水,预示着这一年雨水充沛。再加上2023年正月的辰日正好在初一,“一龙治水”也就应运而生。
至于是几龙治水,完全根据辰日排在哪一天为准,比如说辰日在正月初五,就叫“五龙治水”,辰日在正月初六,就叫“六龙治水”,以此类推。
民间传说,龙掌管着降雨量,但并不是龙数越多就越好,龙数多了,相互之间推诿,谁都不服谁,就好比庙里三个和尚,落得无水喝的地步。
龙数越多,反而适得其反,该下雨的地方不下,容易出现干旱。
“十牛耕田”的意思
“十牛耕田”是怎么来的呢?2023年大年初一是庚辰,初二是辛巳,再往后数分别是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其中地支中的“辰”属龙,“丑”属牛,而日历中的第一个丑日在初十,就有了“一龙治水”和“十牛耕田”。
2023年还是双春年,第一次立春的时间是在2023年阳历2月4日,农历正月十四,第二次立春在2024年阳历2月4日,阴历腊月二十五。
按阳历算,一个在2023年,一个在2024年,但二十四节气大多以农历来算,农历都在2023年,所以2023也就有两个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