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捏宝宝腿部或胳膊肌肉,如果肌张力过高,那可能会不像其他小朋友那么软。另外宝宝可能会有一些动作出现异常,比如换尿不湿困难,新生儿不愿意张开双腿,肢体僵硬总爱握拳不易掰开等。
新生儿肌张力过高较正常宝宝更容易受到惊吓,爱哭闹,或穿脱衣困难等,但也不排除有的孩子是生理性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如果症状不明显可以观察一段时间,或者将尽快就医,以免延误病情,严重可造成瘫痪。
造成新生儿肌张力过高的原因可能有因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的肌张力过高,如脑瘫;分娩意外、难产、早产、生产过程中出现意外,造成脑部或神经损伤。
如何帮助宝宝康复/训练
互动
首先需要家长足够的耐心,通过增加与宝宝的互动,如眼睛看着宝宝,柔声讲话帮助宝宝,刺激宝宝的大脑神经发育。
被动操/抚触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学习如何正确帮助宝宝做被动操/抚触。
道具
宝宝不同阶段利用不同的小道具来帮助宝宝锻炼,如黑白卡,摇铃,可以拿捏的玩具等。
孩子王育儿顾问最后提醒各位粑粑麻麻,孩子的异常问题,尤其是新生儿,往往很难判定情况,还是建议家长及时就医,不要自己根据他人或自身经验判定,即便是经验丰富的专家也是需要面诊、检查等综合判断。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不要小看宝宝肌张力异常,如果宝宝一直肌张力较高,当心是脑瘫倾向、脑瘫的重要征象。所以学会判断宝宝肌张力高,还是很有必要性的。宝宝肌张力高,做到早发现,是干预。
宝肌张力高有以下这些症状:
握拳状,不肯松开
正常1-2个月的小宝宝手也是拽着拳头的,但是只要抚摸几次后,宝宝就会慢慢松开,如果家长发现宝宝经常呈握拳状,拇指内扣,不愿意松开,就要当心为肌张力高。
四肢很难拉开或活动
宝宝四肢异常,当摆动婴儿的四肢时,抵抗力强,很难拉开或活动。
双脚内扣
脚腕经常呈内扣状,脚趾下扣,呈剪刀状。
腿部肌肉较硬,摸起来粗细不均匀
触摸腿部肌肉,大腿小腿肌肉生长粗细不均匀,肌肉较硬。
洗澡时特殊表现
洗澡时难将拳头掰开,触及水面时,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势。
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及治疗,大部分情况下就是肌张力较高的一些表现,家长千万不要忽视,一般在早发现早治疗,能彻底治愈。最晚应在1岁半之前纠正。
肌张力,通俗的说就是孩子肌肉的紧张程度,关节活动度:就是孩子各个关节的被动活动的范围。孩子的肌张力如果表现为过度的紧张或者过度的松软都是不正常的。
过度紧张称为肌张力增高,过度松软称为肌张力降低,过度紧张表现为被动活动孩子的某个或某侧肢体,甚至是指很难活动开,表现为较大的阻力,好像孩子总是在用力。
过度松软表现为活动孩子的某个或某侧肢体,甚至四肢时很松软紧,躯干也是软绵绵的。好像没有什么力气,另外有些孩子表现为肌张力不稳定,有的时候很松软,但是有时一碰他或是突然抱起的时候,或是声音大点的时候就很紧张,表现出不对称或者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姿势。

一般肌张力增高的孩子伴有关节活动度减小,如抓着孩子一侧的手向对侧牵拉着孩子的走关节很难达到身体的中线,肌张力降低的孩子的肘关节明显超过中线。抓着孩子的肘关节,很难达到身体的中线和肌张力降低的孩子的肘关节明显超过中线,抓着孩子的脚向同侧,耳朵靠近时即将遇到的孩子很难碰到耳朵,居家内地的孩子非常轻松的碰到耳朵,甚至超过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