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名门的李清照曾经是汴梁风华无双的才女,也是离经叛道的前卫女孩,如今,她更是要为自己打上一场离婚官司,为自己挣一条后路。
在搜集了张汝舟大量的犯罪证据后,李清照告发了张汝舟收受贿赂,买卖官爵的罪行,并要求和离。在铁证面前,张汝舟供认不讳,被判流放到广西柳州,而李清照也被关入大牢。
然而,世事的折磨,让李清照的亲朋好友不忍李清照再受此苦难,于是在多方的营救下,李清照在入狱九天后,被放了出来。
虽然李清照得以摆脱了中山狼张汝舟,但是这段不足百日的婚姻还是给了李清照致命的打击,成为了她后半生永远的痛。
03
晚年凄凉
故土不在,家破人亡,李清照回望自己的前半生,悲凉之情溢于言表,悲恸之下,她写下了《声声慢》,疏解自己的苦闷。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经历了人世间最痛苦的折磨后,李清照将自己的一腔苦闷,化为爱国情怀。
公元1133年,吏部侍郎韩肖胄出使金国,李清照为表达对韩氏的敬仰,写下了《上枢密韩公诗》。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土。
江山沦陷,生民水火都在诗人的眼中,倘若她是一个二郎,那么她便可以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奈何一介女子,只能感叹命运不公。
公元1140年,李清照将《金石录》整理成籍,完成了赵明诚的遗愿,并将它全部进献给了朝廷,从此,她更是深居简出,不问世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别家都灯火通明,阖家团圆的元宵佳节,李清照虽然羡慕别人的团圆,也不免回忆起,大相国寺的那场灯会,与赵明诚的初次相遇,那是自己最快乐的时光。
如今,自己早已两鬓斑白,形单影只,与竹影为伴,门外的繁华喧闹与自己早已没有半点关系。此时的李清照大概是无比思念曾经的家乡,与赵明诚共居的归来堂。
公元1155年,一代词人李清照,在孤苦无依中凄然离世,而她的诗词流传千古,经久不衰。
04
最后
李清照的一生是矛盾的!
曾经,她是个无忧无虑的闺阁千金,得父亲宠爱,丈夫珍重,不论是生活还是精神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然而,当山河破碎时,她的后半生,颠沛流离,无依无靠。她渴望团聚,渴望有人依靠,即便是躲在窗户下,听邻居低语两声,她也稍觉满足。
曾经,她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于是给了自己“易安居士”的称号,然而,她的后半生却再也没有找到属于她的“归来堂”。
然而,这些窘迫与艰辛,无奈与悔恨,对她来说,不过是白驹过隙,过眼云烟。
清代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评价李清照说:
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