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欧美其他列强,千里迢迢跨海而来,短时间打几个胜仗,讹诈一番还行。想要侵吞清朝,他们还不敢想。
【奥斯曼土耳其】在欧、亚、非三洲交界处的奥斯曼,有着北非、地中海、黑海、巴尔干半岛、波斯湾这么多世界级的战略位置,太遭人羡慕嫉妒恨——“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关键是,这边欧洲列强们扎堆存在,按咱们古人的话就是“四战之地”。
要说列强在清朝存在『重要利益』,那么列强在奥斯曼就是存在着『核心利益』。英法德俄奥等列强针对地中海和高加索的争夺,几次三番大打出手。列强们对于侵略奥斯曼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清朝的。主要列强对奥斯曼有着强烈的领土渴望,而对清朝更多的是获取经济利益。
【二、清朝有着一脉相承的稳定的主体民族,有着几千年的相同的文化认同】
【清朝】中华民族以汉族主体、多民族和谐共存,这样的关系已经传承几千年,共同的主体文化认同相当稳定。历史上尽管分分合合,共同的思想都是大一统。即使清朝最懦弱的时候,也没有人认为可以分裂清朝;即使推翻清朝后,也没有发生种族报复。
【奥斯曼土耳其】从一个突厥小部落,迁徙到地中海沿岸,发展壮大成为一时间的地区霸主。一个王朝能够存在600年的确不短,但是奥斯曼的历史传承也就仅仅这600年。
奥斯曼境内种族庞杂,突厥人、亚美尼亚人、波斯人、埃及人、波斯人、亚述人、希腊人都曾经是有过一时荣耀的民族,没有一个占绝对主导位置的主体民族。众多民族臣服于突厥民族的统治下,离心力本来就很强。奥斯曼突厥统治者又采取了不好的民族政策,种族屠杀成为常态,各民族关系紧张。
奥斯曼境内有伊斯兰教区和基督教区长期相互敌对,两教本来就水火不容,成为走向分裂的隐患。
【三、奥斯曼统治者很悲催地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且是失败的一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斯曼错误地站错队,加入了同盟国,并且惨败,成为列强帝国主义分裂和瓜分奥斯曼的借口和导火索。虽然奥斯曼的衰亡已经注定,但是深度卷入世界大战,加速了这个进程。
这时候,“东亚病夫”清朝已经灭亡,“西亚病夫”奥斯曼顾不上默哀他的“难兄难弟”。要说清朝的灭亡是“寿终正寝”,那么奥斯曼土耳其的灭亡则是“五马分尸”。
原因有很多,但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清朝的核心地区更稳固、更强大。
清朝的核心是汉地十八省,到了清朝中后期,这里的人口超过3亿,朝廷几乎全部财税都来源于此。而这里早在秦始皇时代就完成了大一统,书同文、车同轨,开始流官治理,形成统一的民族认同。而且,这里的人口时至今日仍然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个地区是全国的重中之重,也是统治最牢固、凝聚力最强的地区,几乎不可能被列强肢解掉。
也正是借助核心地区的人财物支持,清朝剿灭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同治回乱,消灭了入侵新疆的阿古柏政权,震慑住了沙俄割占伊犁的野心,挺过了中法战争;也正是借助这些地区的财税收入,清朝以买为主,开启了“洋务运动”这个中国版的工业革命。还是借助汉地十八省的财税收入,特别是关税收入,清朝还清了甲午战争的赔款,每年支付辛丑条约的赔款,与此同时还艰难进行内部治理体系的转型,例如重新操练新军,推进各领域的现代化。
反观奥斯曼土耳其,核心区的小亚细亚半岛,直至今日也只有五千万人口,在奥斯曼土耳其时代更是生产力和人力不足。加上其他其地区,整个帝国人口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接近五千万,而到了后期则只有三千万左右。而且奥斯曼土耳其的核心区,从来没有实现完全的统一,在帝国灭亡前夕,还在清洗当地的亚美尼亚人,而今天还在为东部库尔德人的独立倾向发愁。要知道,一旦库尔德人独立出去,土耳其的领土就要损失五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核心区无力为中央政府提供足够的力量,对其他地区的控制就大打折扣。再加上,土耳其的摊子虽然铺得很大,但是领土很破碎,整合程度也低。例如,小亚细亚半岛虽然人口众多、经济繁荣,但是地中海东岸的领土更是历史悠久的两河流域,地中海南岸的埃及,更是世界文明最古老的地区。这些地区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民族认同,且人口众多,文明优越感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