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公主格格们出嫁不缺好东西,但自己母亲传给女儿的首饰才是真正的母爱,这些首饰在以后传宗接代的日子里会被一直传承下去,成为历史的记忆。
陪葬
首饰陪葬是历来有之,当然,陪葬品又分厚葬和薄葬两种:
厚葬:

在孙殿英盗了慈禧的墓后,出土的文物之多令人咂舌,龙泉宝剑、夜明珠、玉白菜以及各种名贵古玩字画等等,均是价值连城,这也让孙殿英大发了一笔横财。
薄葬:
后宫妃子也是分等级的,在皇后之下,仅有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四妃六嫔以及若干贵人、常在、答应。
而答应是后宫嫔妃中等级最低的,就连平常享受的俸禄也是最少,甚至她们有的一辈子连皇帝的面都没见到一次,更别说皇帝的打赏了。
但清后宫也算比较人性化,在这些等级较低的嫔妃去世后,为了避免她们在地下孤独,也会给写平常随身的首饰入葬。
但这些陪葬品少之又少,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薄葬”,毕竟陪葬品少的让人心酸。
有一句至理名言“人走茶凉”,对于古代的妃子来说也是如此,其生前所彰显身份的贵重物品在其死后自然是旁落他人了。
清朝和其他封建王朝并无二致,对于绝大大多后宫的妃子来说,其身份地位远远达不到慈禧这种人物的高度,所以,普通大家想象的妃子的物品都得殉葬这样的事并不时常发生。
所以清宫后妃的首饰盒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 因为嫔妃们财产最后的所有权在皇帝那里,所以她们的首饰都不属于个人,她们拥有时只拥有使用权。在她们去世以后,大部分的人的首饰和物品都得交还给库房,就是专门为她们准备首饰的内务府。相关的书籍里有明确记载:如嘉庆二十四年一位妃子死后交还了金镶玉圈、金累丝凤等首饰。
- 那些首饰被回收以后,有可能会被重新加工,金银融化,珍珠宝石取下,用以加工成新的首饰,以供赏赐给新人。乾隆时期,就有把首饰拆除重新加工的记录。
- 首饰重新到达了内务府,就拥有了再一次的生命,可以成为新的赏赐物品。乾隆年间,一些妃子死后,其物品和首饰会被赏赐给不同妃子。
- 这些上交回收的首饰还有一个命运就是供其他后宫里的嫔妃挑选替换。
所以说,如同那些清宫妃子的命运一样,她们的首饰同样没有自由。其整个一生都是为皇帝服务的,从进入后宫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了她们注定凄凉的一生,可以彰显她们身份的首饰也不过“过眼云烟”而已。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首饰是装点女人的门面,不仅是对美的修饰,而且是夸耀财富以及彰显社会地位的工具。从古至今,拥有一样像一样的首饰,是女人们心中的向往和期待。
在古代,作为皇帝的老婆,各种贵重的首饰自然不缺,因为皇帝坐拥天下,在物质上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皇后和妃子们也会根据身份地位以及受宠的程度,得到相应的财富赏赐,其中就包括各种各样的首饰,这些首饰,

皇帝赏赐的头钗
不仅可以把嫔妃们打扮得漂漂亮亮,让皇帝赏心悦目,更重要的还可以体现身份等级,就比如在《甄嬛传》中,
华妃借翡翠耳环讽刺皇后年老色衰,还扬言要把翡翠耳环送给皇后。皇后也不是吃素的,立刻搬出了一对象征着自己身份地位的东珠耳环碾压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