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打成一锅粥,为啥却没有外族入侵?是谁在镇守边疆?
3、羌族。羌人在东汉时期就闹得很凶,东汉为了平定羌人耗费了巨大的物力财力。但是羌族始终没有形成多大气候,因为他们始终没有出现过一个能统一所有部落的首领。
按照《后汉书》记载,羌人部落大大小小有150多个,在凉州规模庞大的也有十多个,其中还有亲汉人的部落,所以说,在三国时期,羌族始终不足为患,要诸葛亮北伐时,都派人去联络一些羌人部落,结为同盟,一同对抗曹魏,所以说羌人只不过是各个割据势力的雇佣兵或者是盟友而已。
4、山越。在东吴还没有做大时,山越曾受袁术鼓动,与袁术一起攻击过孙策,但是被孙策击败了。
孙权当政后,先后派吕范、程普、太史'慈、陆逊、诸葛恪讨伐山越,每一次都将山越打得鼻青脸肿,然后再从山越掠夺大量人口用作劳动力和兵源。山越从此就变成了东吴的ATM机,东吴在山越折腾了十多年后,后来干脆把山越的居民直接从山区迁到平原,山越自此也就不复存在了。
5、南中。说起南中,就不得不提那个被诸葛亮当做游戏副本连刷了7遍的孟获。孟获就是南中首领,其实历史上他没有被诸葛亮七擒七纵,但是南中被蜀国所灭,却是真的。
那么三国时期,到底有哪些人在抵御外族呢?
通过分析三国时期外族情况来看,三国时期与外族的主要冲突,还是在北方对付少数民族,下面咱们就来看一下是哪些人在北方抵御外族。
咱们分两个时期来谈这个问题。
第一个时期是前期军阀混战时期。
从东汉名存实亡之后,到曹操统一中国北方之前,中国北方有大大小小十几个军阀。和外族直接接触的,主要有两个。
在东边是公孙瓒。公孙瓒的势力范围在辽东一带,主要面对的外族是鲜卑族。公孙瓒是东汉贵族出身,据说是一个大帅哥。
最初,东汉派公孙瓒到辽东的一个属国当长史。在那里,他多次带兵与鲜卑人发生过战斗,因为杀敌勇猛,多次杀得鲜卑军队丢盔卸甲,最后,公孙瓒被朝廷封为都亭侯,成为了镇守辽东的封疆大吏。
在辽东,公孙瓒组建了一支号称“白马义从”的轻骑兵,这支由能骑善射的军士组成,而且公孙瓒充分发挥了自己善于耍帅的特点,让这支军队全部骑乘白马,“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
也许是没见过大世面的鲜卑人被这支仪式感满满的军队吓到了,“白马义从”在对抗外族的作战中战功卓著,公孙瓒一度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诸侯,打的乌桓国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但是不久,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就被袁绍的大将麹义打得落花流水,而公孙瓒最终也被袁绍所灭,自焚而亡。
在西边是马腾。说起马腾可能大家并不怎么熟悉,他的儿子就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他的祖辈就是东汉大名鼎鼎的“伏波将军”马援,他的母亲是羌族人,所以他有一半的羌族血统。
马腾于汉灵帝末参军,由于身长力大,性格宽和,待人诚恳而因功升至军司马。他先后投靠韩遂、董卓、曹操,但他的势力范围始终在凉州一带,在维护凉州一带安宁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国志》中这样评价马腾“北备胡寇,东备白骑,待士进贤,矜救民命”。
第二个时期是曹操统一北方的时期。这个时期
镇守中原北部的主要有四人。
一、曹彰。曹彰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生的第二个儿子。曹彰武艺过人,因为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