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子是真“学霸”还是假“学霸”?
真学霸是很少会变成学渣的,而伪学霸则很容易露馅!什么样的学生是真学霸?什么样的是假学霸呢?
真学霸:想学习、会学习的同学。他们想学习,而且以学习为快乐,以攻克难题为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他们会学习,是用脑子学习的学生,不是死学的学生。
伪学霸:想学习但是不会学习的学生。他们通过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型”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和学习难度的增加,这种粗放的、低效的学习方式,容易出现问题。这种伪学霸,很多来自私立中学,或者在初中靠辅导班“培养”出来的。
三、哪些学生会由真“学霸”会变成“学渣”?
我总结了三种类型的学生,在高中容易变成“学渣”:
第一种是食古不化型:也就是那种死学硬记型的学生,他们不懂得变通,不会用脑学习,依然延续初中那些低效的学习方式,而到了高中,因为学习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增大,他们很快就会下滑下去。
第二种是桀骜不驯型:就是那种自以为是,傲慢无礼,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觉着自己成绩优秀,初中是老师的“红人”,犯了错误也会被老师包容。但是,到了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哪个学生初中不优秀?学习很重要,但不是唯一,所以你得尊重老师,遵守纪律,而有些学生恰恰会因为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变得处处和老师做对,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的学生结果很清楚。他们感觉自己水平很高,或者因为假期上了辅导班感觉自己都会了,他们对于高中学习的残酷没有认清,也没有准备好,往往在无情打几下变得丢盔弃甲,一蹶不振。
第三种是玩物丧志型:就是那种到了高中,迷恋游戏、篮球或者谈恋爱,一旦上了瘾,谁也没有办法。之前网吧盛行的时候,每一界都会有几个学生因为晚上翻墙去网吧而被开除,即便不开除,也因为迷恋上网而放弃了学习。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分析,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帮助!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我想我的孩子的经验是能供大多数人借鉴的。
我孩子小学成绩一直不错,长沙一所普通小学的班级前十。我们也不苛求他,除了自小上的英语补习外,5年级后才补的奥数。不为参加竞赛,只为学习习惯和数学思路的打开而上,在奥数班上排名倒数。我每天睡前给他讲一个成语故事,直至小学3年级。6年级时,各中学选拔考试参加了一些,均未上榜。机缘巧合,走关系上了市里最好的公立初中。
结果进校第一次考试,居然在班里也是前十,喜出望外,大加鼓励。同时与班上成绩好的同学一同上课外班,孩子也不反感,不嫌辛苦。我和爱人租房边上班边陪读,也引以为乐。我们鼓励他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征得他同意后从初二起每周补习体育。孩子身心健康,无早恋,不叛逆。不给他配手机,但完成学业了要借我们的用甚至玩游戏,我们也给,只要求他自己控制。结果初中三年,孩子学习习惯更加自觉,难得效率较高,别人小孩经常十一、二点才能完成作业,他基本9点前就完成了。这样的话,他富余的时间看小说、体育活动、休息,我们都支持,不唠叨。甚至中考前,他也还是一样地轻松,每天晚九点前就可以上床休息、看书,有时慢跑三、五公里。最终中考心态平稳,正常发挥,6A进长郡本部。而班上两个成绩一直稳定地比他好的同学,都出现了失误。
初三暑假,报名长郡生物竞赛组,学了半个月后跟我们流眼泪,说支撑不住了,跟不上老师的步伐,每次小考都不会,慎重考虑后想不搞竞赛了,担心自信心会被彻底打掉,我们也痛苦地决定:听他的。高一开学考,1200人里300多名,又超乎我们想象。原以为应该是中偏下的。进不了理实班,但在平行班中稳居前十,年级排名从200多到600多波动。每年一次理实班重组,都与他擦肩而过(刚好到他前面一名升了理实)。我们也以“鸡口牛后”论自我安慰,并不怪他。孩子高二后再未上补习,完全紧跟老师节奏走,按长郡的一贯学风紧张学习,也不以为累,我们夫妻俩一以贯之地租房陪读,其乐融融。孩子有事也愿意跟我们说,有时我们多说了两句学习的事,他就说:“我知道啦,其实我自己心里压力更大呢。”于是我们噤若寒蝉,不敢再提。高考前两个月,学校和老师主意非常明确:“家长不要操心孩子学习的事,添乱。家长的任务就两个,一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二是尽量消减孩子的心理压力。”我们都照办。最后孩子高考心态控制得很好,正常发挥(没有超常,小有遗憾),进入了一个中游985。我最快乐的是他最后一门考完后,冲在校门口迎接的我一握拳说:“稳了!”[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