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修有五个孩子,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谭明排行最小。
谭明的大姐和二姐读书成绩很好,他们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留在外地发展。
三姐和四姐虽然读书成绩不好,但勤劳能吃苦,婚后日子过得还不错。
不过最让谭修寄予厚望的,还是谭明。他希望谭明过得比四个女儿都好,这样他才能到城里享福。
谭明读书成绩一直不错,还考上了外地的大学。不过谭明毕业后找了一份工作,一个月只有三千块钱,去掉房租和生活费,每个月还需要谭修贴补几百块钱。
谭修从儿子口中得知,城里的房价很高,以谭明的能力,恐怕不吃不喝50年,也买不起一套房子,失望又难过,他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到城里享福?

好在谭明在朋友的聚会上认识了李梅,李梅是研究生毕业,在一家公司做造价师,不仅长得年轻漂亮有气质,家境也不错。
谭明对李梅一见钟情,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李梅发现谭明虽然是农村人,但为人质朴老实,不喜欢攀比,也没有抽烟喝酒打牌等不良嗜好,便同意了谭明的表白。
谭明曾问李梅,他家是农村人,家里很穷,他可能一辈子都买不起房,给不了李梅优渥的生活,李梅是否会嫌弃他?
李梅认真地说:不会啊,农村人怎么了?你现在不就是依靠自己的能力走出农村,来到大城市生活了吗?也许我们现在过得不好,但努力就会有回报,只要我们一起奋斗,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李梅的父母得知李梅答应谭明的求婚时,心里很反对。可他们只有李梅一个女儿,既然李梅喜欢谭明,他们只能认可。

谭明毕业后一直住在员工宿舍,李梅的父母不希望女儿结婚后和谭明一起租房子住,便首付了一套房子,让李梅和谭明住。
婚后第二年,李梅就怀孕了。李梅的父母还未退休,不能帮她带孩子,李梅思来想去,决定将婆婆接到城里来。既方便帮她照顾孩子,还能省去一笔请保姆的费用。
谭明的母亲是朴实的农村妇女,勤快能干话不多。李梅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虽然她和李梅鲜少说话,但李梅对她的印象很不错。
孩子6个月大时,婆婆下楼买菜扭到了腰,必须卧床休养一个多月。李梅想请保姆照顾孩子和婆婆,可请了几个保姆,保姆都觉得一边带孩子一边照顾老人太辛苦,干不了几天就辞职了。
婆婆也心疼请保姆的钱,就和李梅商量,能不能让谭修到城里来。他在家经常干农活,照顾她和孩子不成问题。李梅觉得自从婆婆来城里带孩子,公婆就不得不分开住。既然婆婆主动提议,把公公接来也挺好。

谭修夫妻俩在城里住了4年,前三年,一家人相处得还算和谐,自从孙子上了幼儿园,谭修和李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李梅希望公婆回老家住。
但公婆不肯搬走,谭修认为李梅就是觉得孩子大了,不需要他们照顾了,想将他们一脚踢开。李梅解释她从来没有这种想法,她之所以让公婆回老家住,是因为大家住在一起,生活习惯不同,她无法忍受而已。
原来,自从谭修来到城里后,李梅和他的矛盾就开始积攒了。

谭明每个月只给谭修400块生活费,谭修生活很节俭,为了给儿子节省生活开支,他每次买菜只买两毛钱一斤的菜叶子,一买就是十斤,用开水烫一下,每天蘸着酱吃。李梅每次回到家,都要吃菜叶子。她实在吃不下去,便给谭一笔钱,让他买点其他菜做着吃。
谭修却说:我和你妈觉得吃菜叶子很好,你吃不下菜叶子,可以在工地吃完饭再回来。我知道你每天上班赚钱,可你的钱也是我儿子的,你应该省着点花。你每天想吃大鱼大肉,我儿子就算天天加班也赚不够你花的。
李梅觉得谭修不可理喻,她没说每天要吃大鱼大肉,她只想吃点家常菜,饮食搭配均衡些,难道错了吗?
不过谭修生活确实很节俭,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李梅知道他勤俭节约半辈子,已经很难改变了,只好每天在食堂吃好饭再回家。如果晚上加班,下班后就在外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