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垂帘听政11年,为什么不称帝,是不想还是不敢?
至于“有吕武之心,却未敢行吕武之恶”呢?
只要看看她的执政背景和身世就能找到答案——她不是没有,而是不敢,更找不到机会。因为她既无吕后的高贵出身(起码人家是原配正室),也没有任何外戚可以依靠,更没有武则天雄霸天下的人格魅力。
武则天之所以能登基称帝,是因为她降服了很多功臣,执政期间还得到了诸如娄师德、狄仁杰等名相的忠心辅佐。而刘娥,历史证明,终其一生,她都没能让任何一位士大夫甘心追随。
刘娥对群臣毫无威慑力可言,无论是丁谓、王曾,还是后来她一手提拔起来的吕夷简、鲁宗道,不管哪一位,只要看到刘娥想越雷池半步,都会立刻疾言厉色,迅速摘除平日里那副恭敬的假面具

种种努力
根据史书记载,刘娥的后半生一直试图向称帝大道迈进,但非常不幸,她的种种努力每次都被两府大臣打了太极,甚至在她咽气的那天,自己的遗诏也被两府大臣打了太极。
天圣七年有一天,她问鲁宗道:“你说武后是怎样的一个人啊?”没想到鲁宗道冷冰冰地回答:“武后是唐室罪人,几危社稷!”史载,“太后默然”。
但是刘娥并不死心,没过多久,她又问两府大臣:“有吏提议修建刘氏七庙,爱卿们以为如何?”鲁宗道代表满朝文武再次站了出来,他问:“太后立了刘氏七庙之后,要把嗣君如何?”这明摆着是在质问刘娥,你要皇上改姓刘吗?史载,“太后再次默然”,建庙之举就此流产。
即使在这样的公开质问下,刘娥称帝之心仍旧火热。过了些日子,借着皇室外出,去慈孝寺上香的机会,刘娥又有了新的创意。她不仅要太后的大安辇走在了皇帝的玉辂前,还和皇帝穿了一样的红色礼服,她要在天下百姓面前显示自己的威仪。还是天煞的孤星鲁宗道,他居然第三次站了出来,

这次他引经据典,跟太后讲道理,他说:“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意思就是,太后,您要守妇道啊!一句话,终于彻底把刘娥击垮。看到了吧,这就是刘娥一手提拔的亲信对她的态度。
这时的刘娥已经六十余岁,在一次次称帝的努力失败之后,因为激起了众怒,不得不有所收敛。时间终于到了明道二年二月,按惯例,朝廷要又要举行太庙祭祀大典。这一年,六十五岁的刘娥忽然又不安分起来,她执意要穿皇帝的礼服去祭祀太庙。一言既出,满朝哗然,最后经过群臣公议,决定将皇帝礼服上的标志性饰物摘取几样,其余的,就随了刘太后的心愿,因为刘太后已重病在身,念她时日不多,群臣不再跟她计较。

一命归西
大典之后,刘娥病重,三月,死于宝慈殿,留遗诏:“尊太妃为皇太后,军国大事与太后内中裁处;赐诸军缗钱。”(这个老女人,到死也不肯放权)刘娥死后,二十三岁的赵祯哭着在皇仪殿东楹,面见众辅臣,他问:“大娘娘去的时候都不能说话了,但是她几次抓住我的手,指向自己的衣服,这是什么意思呢?”参知政事薛奎回答:“太后身上还穿着皇帝的衮冕,她有何面目去见先帝?”
赵祯恍然大悟,连忙命人给刘娥换上太后的衣服入殓,又封吕夷简为山陵使,为刘娥办理国丧。接着,赵祯打算宣布遗诏,要百官在内东门朝贺杨太后。就在这时,御史中丞蔡齐从后面追了上来,他说:“今日皇上终于可以亲政了,咱们还能让女主垂帘的事情重演吗?”殿内百官纷纷响应,于是不再设太后预政,而且在这之后,遗诏中也删去了“皇帝与太后裁处军国大事”的话。
想当初,宋真宗死的时候,丁谓想擅改遗诏,王曾与其力争到底,说:“况言犹在耳,何可改也!”如今刘娥三月刚咽气,四月便被士大夫们改了遗诏,可见大宋的天子门生,真不是白养的。
刘娥15岁被老公卖了换钱,却意外获得际遇,54岁权倾天下,比肩武则天、吕后。她治国能力极强,富有权谋,先整垮寇准,后除奸臣,距离称帝仅一步之遥。她之所以不称帝,背后有个致命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