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徐娘半老”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梁元帝明知徐昭佩以他的生理缺陷故意要笑他,却也正如徐妃所预料,并没有勃然大怒,只是拂袖而去,对她更加冷淡了。作为皇帝,这修炼也算到家了。
有专门研究皇妃心理的人认为,徐昭佩不好当面说皇帝瞎了一只眼就看不清天下好与坏、安与危,所以只化妆一半,意在提示皇上:江山的另一半是很危险的,半面妆绝非懒得化,而是一张带政治色彩之脸。
其实女人就是女人,“半面妆”说到底只能算是女人报复男人的登峰造极之举,与政治毫无关系。
即使这“半面妆”也不能完全使徐皇妃泄愤,于是她开始饮酒,常常喝得大醉。她的心理发生了变化,看见宫中被丈夫遗弃的姬嫔,顿生同病相怜之感,视她们为知己,常与她们交杯对饮。
一旦发现宫里有女人怀孕,则忍不住怒火中烧,不杀难解心头之恨。这样的记载是真是假还有待考证,但是当一个皇妃的尊严和爱情被双杀时,放纵自己的行为也毫不奇怪。
据史书记载,徐昭佩放浪形骸甚至到了如此程度:“妃性嗜酒,多洪醉,帝还房,必吐衣中。”大醉到吐了皇帝一身。
慢慢地,酒也无法抚慰徐妃寂寞的心了,堂堂皇妃竟开始偷偷地与他人来往。她的第一个情人应该是瑶光寺的智远和尚。

智远起初并不知道这个与他热恋的女人是徐皇妃。得知真相后,他就不敢再和她来往了,与皇妃私通会掉脑袋的。徐昭佩第一次红杏出墙草草收场。
当然,她不会善罢甘休。她众多的情人中,都随着战争和历史湮灭了,有一个却是载人史册,被写入梁元帝所著的《金楼子》一书。
这个人就是朝臣贺徽,当时也算个有点名气的诗人,人长得俊美秀逸。“时有贺徽者美色,妃要之于普贤尼寺,书白角枕为诗相赠答。”
两人情投意合,经常在一起私会,他们喝酒写诗好不快活。比起和皇帝那个迂腐透顶的人在一起,那是有情趣多了。自己戴上绿帽子,皇帝自然是知道的,但碍于皇子公主,他竟也从不过问。
当皇帝与群臣大谈老庄禅佛儒之道时,皇妃正和别人幽会缠绵。徐昭佩与贺徽之间以诗酒为媒的情爱,如烈火烹油,来得迅猛,去得疾速,过了一段时间,相互产生厌倦感,也就冷了下来。
在一次宴会上,徐昭佩见朝臣季江美貌,和当初的张秉相差无几,便趁观赏歌舞之际,主动把他留在后宫。
徐昭佩日夜陪伴在季江身边,侍奉着他。每日三餐都是徐昭佩亲自喂给季江吃。看着高高在上、平日严肃的皇妃,在自己面前宛如小媳妇,言听计从,这让季江受宠若惊。
这样的日子维持了一个月,季江深切地感受到徐昭佩宛如少女般的热情和温情。特别是和当今皇帝的皇妃,那更是天大的秘密。一旦泄露,皇帝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可季江却不是如此,拿自己和皇妃的事四处炫耀,不仅在诗酒会上说徐娘好,在朝会上也说。有人半开玩笑地问季江:“滋味如何?”
季江毫不隐讳地回答:“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季江没有说徐昭佩姿色如何,却说她虽已进人中年,但仍然热情如火。后人便从“徐娘虽老犹尚多情”一句中引申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一成语,来形容风情不减的中年妇人。
正巧史官在场,便把这段话记了下来。史官秉笔直书,记录在案,梁元帝治下的风气可谓开明,令人匪夷所思。徐昭佩年轻时“无容质”,等到了“半老”之时也只是多情而已,究竟有多少“风韵”可言,令人怀疑。
可悲的还不仅仅于此。徐皇妃与情人季江的缠绵,一直到西魏兵围城下时,才不得不分开。当时,她紧紧地抱着季江,原以为会和情郎海枯石烂,此情不移,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不料,季江听说都城已被攻破,毫无留恋地挣脱了情人的怀抱,一溜烟逃得无影无踪。

徐昭佩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如火的热情总是换来迎头的一瓢冷水。季江的表现才让她省悟,曾经跟她山盟海誓的男人一个都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