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徐娘半老”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恰好皇帝来到她的身边,徐昭佩发疯似的抱住皇帝丈夫,哭成了泪人,难以言表的复杂感情一起涌上心头。皇帝冷冷地问道:“那人呢?”
徐昭佩不知是羞惭还是懊悔,竟无言以对。“事已至此,尚有何待?”
皇帝头上的绿帽子不仅级别最高,而且满天飞,徐昭佩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国破家亡之际,皇帝再也无法隐忍,于南朝梁元帝太清三年,先将其幽闭深宫,
“既而贞惠世子方诸母王氏宠爱,未几而终,元帝归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见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杀。妃知不免,乃投井死。帝以尸还徐氏,谓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
公元549年,宠妃王氏病逝,萧绎将罪过强加在徐昭佩头上,逼她自尽。徐昭佩已然对这个世界没有了希冀,遂投井自尽。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不知徐昭佩心里是如何想的,由佩服父亲的先见之明转为痛恨是应有的内容吧?
徐昭佩就这样悲悲切切地结束了自己风流荒唐、可悲可叹的生命,时年43岁。

据史载,梁元帝萧绎却没有善罢甘休,他把徐昭佩的尸体捞出,让人抬回了徐家,以示“出妻”。
不仅如此,他还充分发挥了他的文学才华,写了一篇《荡 妇秋思赋》的文章来羞辱被他逼死的妻子。
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登楼一望,惟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山则苍苍入汉,水则涓涓不测。谁复堪见鸟飞,悲鸣只翼?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况乃倡楼荡妇,对此伤情。于时露萎庭蕙,霜封阶砌;坐视带长,转看腰细。重以秋水文波,秋云似罗。日黯黯而将暮,风骚骚而渡河。妾怨回文之锦,君悲出塞之歌。相思相望,路远如何?鬓飘蓬而渐乱,心怀愁而转叹。愁索翠眉敛,啼多红粉漫。已矣哉!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春日迟迟犹可至,客子行行终不归。
可以看得出来,萧绎这个人不仅有身体残疾,还有严重的心理疾病。
终了,徐娘以槁草裹身,葬于江陵瓦官寺。在由男人们执笔的史书中,徐昭佩总是被扣上荡 妇、妖妃的帽子,甚至有人不惜装神弄鬼来编排她:
“初,妃嫁夕,车至西州,而疾风大起,发屋折木。无何,雪霰交下,帷帘皆白。及长还之日,又大雷震西州听事两柱俱碎。帝以为不样,后果不终妇道。”
以上故事就是成语“徐娘半老”背后的故事,徐昭佩的一生,是可怜的,她本为名门闺秀,接受过主流教育,恪守礼法。然而命运却将她推到一个不解风情的男人身边。作为一个女人,在她的情感得不到释放时,自然就选择了错误的途径。只是想捍卫自己的人生权利,只是想活得快乐一些,何错之有?
参考资料:《梁书》《南史》《资治通鉴》等
“徐娘半老”中的主人公“徐娘”何许人也?
历史上确实有这个女人,而且是第一个敢给自己的皇帝老公带“绿帽子”的女人。提及这个成语人们通常会不加思索地说出后面的“风韵犹存”,正是因为“风韵犹存”,才使得大多数男人蠢蠢欲动,浮想联翩。倘若这个徐娘长得“歪瓜裂枣”,也许就没有了太多的遗憾和命运的坎坷了。

有关“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历史典故,根据《南史•后妃列传下》之记载:南朝梁元帝萧绎娶徐昭佩为妃,然而他们的夫妻关系却不大融洽。这主要是因为元帝少年时一次意外,伤了一只眼睛,成了名副其实的“独眼龙”。

- 这个粱元帝虽然其貌不扬,但是个十足的文人雅士,一篇《采莲赋》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