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看孙悟空不顺眼,所以借机教训。
白骨精出现之前,唐僧和孙悟空就已经发生了点摩擦,虽然问题并不大,但足以让唐僧“记仇”。
事情是这样的:
师徒四人正走在路上,唐僧突然撒娇说肚子饿了,于是让孙悟空去化斋。
这荒山野岭的,去哪找人家化斋?
孙悟空心生不满,但又不便发作,只得陪笑说:“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
一听徒弟说自己“好不聪明”,生性高傲的唐僧就不高兴了:
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
如果没有我,你现在还在五行山下呢,怎能如此懒惰?
孙悟空在取经上勤勤恳恳,被人说自己懒惰,他当然不服了,于是反问唐僧“我怎么懒惰了?”结果被唐僧怼得无话可说。
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
孙悟空被教训后,只得去找吃的。
孙悟空错就错在“没大没小”,你说化斋难就是了,非要加上一句“师父不聪明”,小心眼的唐僧听了当然会计较。
白骨精出现后,唐僧和孙悟空辩论:这女子到底是不是妖怪?
在这之前,唐僧也亲眼见到一些妖怪,比如双叉岭三妖怪,黄风岭群妖,但这些妖怪给他的只是青面獠牙之类的印象,就没见过妖怪变成人的例子。
妖怪就是妖怪,怎么可能变成人呢!
唐僧宁愿相信眼前看到的,也不相信孙悟空说的。
孙悟空辩不过师父,干脆讽刺:
行者道:“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
你不就是觉得人家漂亮吗!
这番话,把唐僧羞得无地自容。
从那刻开始,唐僧暗中发誓,一定要给这猴子点颜色瞧瞧。
如果只有孙悟空一个徒弟,唐僧可能还会相信“妖怪变人”,但那时候,猪八戒在一旁煽风点火并落井下石,沙僧则站在一旁看热闹……都是神通广大的徒弟,猪八戒和沙僧都没说“妖怪变人”,你孙悟空胡说什么呢!
孙悟空实在没办法,只得当恶人了。
唐僧之所以不相信孙悟空,“没见过”是一个原因,猪八戒和沙僧的表现也是重要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其实是唐僧“看孙悟空不顺眼”,所以借机教训。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写了一个专栏《晨曦小荷大话西游之旅第一部》,里面有更多更详细的西游记解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观看。
唐僧为什么死活不让打白骨精?
那因为唐僧善良,更准确的说是愚善。他没有火眼金睛,他肉眼凡胎,分不清妖魔鬼怪,所以唐僧死活不让孙悟空打白骨精,因为这个时候在他的眼里,那不是白骨精,而是妙龄女孩、老妇人、老者! 我们知道佛家讲究不杀生,走路怕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何况是活生生的“三个人”呢?
其实这个白骨精所幻化的三个人,代表着人的贪、嗔、痴三毒,要拔除这三毒,就要用戒、定、慧。他们本身就是人身所具有的东西,所以打在他们身上,却痛在唐僧的心上。首先是白骨夫人变成的十八岁美丽少女,带着吃喝而来,这就是食和色,而见到这两样,猪八戒依然第一个把持不住,符合了他的本性,其实唐僧此时也饥渴难耐。这就是“贪”,贪什么呢?贪色,贪口。结果被孙悟空一打,吃食都变成了癞蛤蟆、青蛙和长蛆,美女变成了一具尸首,想想这个场景就可怕和可憎。这是一打,打得就是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