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百科知识

孔子的父亲为什么叫叔梁纥,却不姓孔?

常驻编辑 百科知识 2022-12-10 孔子   晋国   国君   天水   父亲   父系   商朝   母系   氏族   始祖   村长   姓氏   祖先   儿子   社会   财经
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作为宋国贵族的叔梁纥其先世木金父因避宋国内乱而流亡至鲁,叔梁纥曾经任职鲁国郰邑大夫。这个问题要追溯到孔子的六世祖宋国大司马“孔父嘉”。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孔父嘉字“孔父”名“嘉”,是辅佐宋缪公、宋殇公的贤臣。宋国的统序传承在宋宣公时出了问题,宣公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太子与夷,而是在临终时把君位传给了弟弟宋缪公。宋缪公又在他临终时把君位还给了哥哥宣公的儿子与夷而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公子冯,于是宋国因此而发生内乱。太宰华父督想杀宋殇公与夷而立公子冯,于是大司马孔父嘉成为障碍。孔父嘉这个人很贤德,“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孔父嘉正色站在朝堂上,就没人敢过去杀害他的君主,这就叫作“义形于色”。因此华父督要先杀孔父嘉再杀宋殇公。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孔父嘉被杀后,他的儿子木金父逃出宋国而奔于鲁,其后人以先祖父孔父嘉的字为氏,即以“孔”为氏,此后在鲁国的这一支孔父嘉后裔都以“孔”为氏,所以叔梁纥和孔子都是“子”姓“孔”氏。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其实,孔子还可以叫仲尼丘!对,是仲尼丘,不是种泥鳅。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首先来说,孔子和叔梁纥姓子,不姓孔,孔是他们的氏,而不是他们的姓!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孔子,我们都知道,是字仲尼,名丘,他的父亲是,字叔梁,名纥。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之所以说孔子可以叫仲尼丘,是因为先秦时期,一个人的称呼,和现在不一样。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要搞清这个问题,要从姓氏开始说起。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01、万姓之祖。

姓起源于什么时候,已经不可考了,据上古神话传说是伏羲。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上古传说中,天皇伏羲是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伏羲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而后,伏羲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开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他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伏羲由此成为中国人文始祖,也正因为如此,有了风为万姓之始一说。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从此华夏民族开始以姓氏为标志,开启中国辉煌灿烂,经久不息的历史。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而在姓产生之后,有了上古八姓之说。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所谓上古八姓是指:姬、姜、姒、嬴、妘、妫、姚、姞(另有一说是姬、姜、姒、嬴、妘、妫、姚、妊)。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其中姬姓始祖是黄帝;姜姓始祖是炎帝(两者并称炎黄);姒姓始祖是夏禹;嬴姓始祖是伯益;妘姓始祖是火神祝融;妫和姚同源,始祖是舜帝;姞姓始祖是黄帝之子伯鯈。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上古八大姓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信有人已经发现了,上古八大姓,个个都带有女子旁,是母系社会的一个影响体现,表示这是一些不同女性始祖传下的氏族人群。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度到父系氏族,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代替。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新石器时代所产生的父系氏族彻底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由此产生了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和手段。“氏”这一个新的名词概念,应运而生!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02、氏的产生

其实“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夏商周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好吧,为了更好的解释姓和氏的区别,食堂来讲个蹩脚的故事。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话说很久以前,究竟有多久?大概是四五千年的样子。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那会还是母系氏族社会,一个女人当家的时代,一切都由女人说了算。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有个女村长,为了区分自己的家人、亲人与别的村里的人,决定弄个姓。V7j拜客生活常识网

由于她家村边上有一条河,叫姬水,于是她就以姬为姓,她村子里的人,包括她的儿子女儿都以姬为姓。

相关阅读:

  • 孔子养生秘籍 应季食物“不时不食”
  • 孔子是哪里的(孔子是哪个地方的人)
  • 曲阜是哪里的(曲阜是孔子的故乡)
  • 国学启蒙小故事,必须知道的典故《论语》举一反三
  • 与人交往时,放下伪装,学会“带着薄凉”
  • 年轻干部要做到“三不三保”
  • 全网模仿的“甩头学霸”,别被他的外表骗了!
  • 每日美文摘抄(2022.5.22)
  • 容言,容事,容人(深度好文)
  • 真正会说话的人,懂得以下8种交流技巧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