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亲述评职称经历:运气比努力更重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不是吗?
一一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我非常赞同这位一线老师的观点,评职称时运气确实比努力更重要。虽然“个案”不能代表普世道理,但世事背后的“不确定性”亦不容漠视。在你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往往会因细节而功亏一篑;反之,在你觉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转眼却又“柳暗花明又一村”。
自2008年开始,我市教师职称实行评聘结合,只有单位岗位有空缺时才进行职称评定。不同学校情况可能不同,像我校这样的县中,副高岗位奇缺,不到50岁,一般是很难有机会评上副高职称的。
我就是到了50岁而没能评上副高大军中的一员,那些与我同时大学毕业在农村中学任教的同学,早已聘上了副高,而我却在中一职称的岗位上滞留了20年之久。
今年上半年,由于有几位老师退休,好不容易空缺了6个副高岗位。按照学校制定的职称评定条件,我校达到评定要求的有15人,再根据大学毕业时间、中一职称首聘时间等硬性条件排资论辈,最具竞争力的共有7人,我就是其中一员。
这7个人中,大学毕业时间、中一首聘时间都相同。而从最高学历看,我是教育硕士学历,其余的都是本科。当年报考教育硕士时,记得其中曾有这样一条,在同等条件下,职称评定时优先考虑,因此我认为自己评上副高是板上钉钉的事。
于是我根据副高职称评定要求,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准备材料,以免上交材料时手忙脚乱,我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也许是受焦作17中姚燕燕老师搞职称评定之事的影响,我校今年对职称评定是慎之又慎,据说为此开了三次会议。
在综合考虑了各种情况后,学校职称评定小组在某个周末进行了评定。
学校工作群里很快就公布了结果,7人中唯有我落选!于是我第一时间打电话问分管领导。领导说这次评定还考虑了校龄,即进本校工作的时间,7人中唯有我校龄最短,所以把我刷了下来。
我很气愤地说,我以前在农村高中任教难道不是工作吗?再说职称评定中还要有农村学校支教的经历啊……
分管领导说评定小组也知道我的情况,他向我承诺下次有空岗时,一定优先考虑我。
我没有姚燕燕老师那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狠劲,我接受了落选的现实,并且不忘阿Q一下,我安慰自己说,只要没有退休,我总有一天会评上高级职称的。
然而就在今年下半年开学初,分管领导打电话告诉我,我校一位特级教师调到了省城,这样他的副高岗位空出来了,我正好可以递补上去。
就这样,我抓住机会,认真准备材料,努力上好考评课。就在上个月,市教体局公示的副高名单上有我,我终于评上了高级职称。
正是由于经过了此事,我才觉得职称评定时,运气确实非常重要。试想,若非省城某高中招聘老师,或者我校那位特级教师不愿去省城,我今年就不可能评上高级职称的。
沈从文先生说,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诚哉斯言,也许世间的一切都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最佳注脚吧!
运气不是每个人都有,而是留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