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朱元璋之前的元朝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在太子真金死了之后,没有立其他儿子,直接立太子真金的儿子铁穆耳为皇太孙。如今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也没选其他儿子,册立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接连两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在这件事上采取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做法,大概是朱元璋向前辈忽必烈看齐的一种方式吧。

朱元璋一生26个儿子,但他只认朱标是儿子,其他的,都是臣子。朱标在,借朱棣100个胆子也不敢造反;朱标若造反,朱元璋也只会乐呵呵地抓回来打一顿,绝不会废太子。

只可惜,朱标英年早逝,白费了朱元璋24年的苦心培养。
接下来,皇位是传给儿子,还是传给孙子?
在诸王之中,朱棣的实力最强,或许,朱元璋也想过要不要把皇位传给他,但就在下决定时,谣言四起,都说朱棣不是他的儿子。
最后,朱元璋就把皇位就给了孙子朱允炆。
之所以下这个决定,不是朱元璋疼爱孙儿,而是太子朱标太传奇了。

朱元璋是个非常特别的皇帝。
他出身贫苦,曾为了生存跑到去当了和尚,又阴差阳错进了起义军,娶了马小姐,还有了自己的军队。
自此以后,朱元璋的愿望就不再是吃饱穿暖,而是干一番事业,一统天下。
公元1355年,朱标出生,这是朱元璋和马氏的第一个儿子。
当时,朱元璋正在征战中焦灼,朱标的出生让他非常开心。他立马就在山上的石头上刻下了八个字:“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明史·卷一百十五·列传第三》:兴宗孝康皇帝标,太祖长子也。母高皇后。元至正十五年生于太平陈迪家。太祖为吴王,立为王世子,从宋濂受经。

自此之后,朱标就被朱元璋当做接班人培养,让宋濂等名儒教他正统教育。
朱标9岁那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朱标也被直截了当地放在了世子之位上。
可以说,从出生开始,朱标就被朱元璋视为接班人。
朱元璋也非常有意识地培养儿子管理天下的能力。
- 沿途旅行,朱元璋告诉朱标,要好好观察百姓的生活,体察民情;
- 回到老家,朱元璋又向朱标讲述,当初打江山、创业的不容易。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朱标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太子。

他的太子之位,做得非常稳。
朱元璋广泛搜罗名士给朱标当老师,挑选国子监优秀学生给朱标当伴读,文臣武将皆是朱标的老师。
朝堂上的事情,朱元璋也早早地让朱标接触、分析,并提出相关意见。
在这样的培养之下,朱标俨然成长为了一个文韬武略的强者。
身为太子的朱标,和父亲朱元璋狠辣的处事风格完全不同。
他仁善,主张施政要宽通平易,极少下狠手对付人。
但神奇的是,他不仅能让兄弟们信任,还能让功臣们也信服。
可以说,有朱标在,借朱棣100个胆子,他也不敢造反。

只是,天公不作美。
就在朱元璋满心以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朱标突然病死了。
这一年,朱元璋已经65岁,老年丧子,悲痛万分。